1927年,瑞典文学院派人向远在中国的鲁迅带话,想要提名他入选诺贝尔文学奖角逐,消息如实传到了鲁迅那里。鲁迅的选择是拒绝了学院的好意。

这在今天来看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当时瑞典文学院也有点意外,再次派人确认鲁迅确实收到了消息并作出回复。

诺奖是多少文人梦寐以求又触不可及的至高荣誉,哪怕是被提名也足够荣耀,鲁迅为何要拒绝?

这关乎鲁迅性格中的两点:谨严与质直。

举个例子,鲁迅准备翻译荷兰作家蔼覃的名作《小约翰》,打算先找其他国家译本对照,他发现日文译本不忠实,德文译本有删节,唯有英文译本译得很好,但鲁迅无法自己看英文译本,于是他请求同事齐中颐帮忙。

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鲁迅每天穿着整齐,一手夹着书,一手夹着烟去齐中颐所在工作的中央公园报道。请齐为他解释英文本,同时参照日、德文本,逐字逐句校释。

为何拒绝诺奖提名,鲁迅自陈: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关于鲁迅先生的质直,更是俯拾皆是。

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喜克扣办学经费且刁难师生。某次,厦大开会,林文庆又提出将办学经费削减一半以作他用,教授们表示反对,林文庆却说:“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给的。所以,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

鲁迅听罢义愤填膺,他怒目起身,掏出两个银币,“啪”的一声拍在桌上,厉声道:“我有钱,我也有发言权!”

鲁迅先生从不讳言对金钱的需要,他曾经写到: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他注重理财,但于钱财上也同样仗义质直。

在北京时,市面上有许多假银币,鲁迅也有收到。一般人收到,通常就是假进假出,再将它花掉了事。鲁迅收到,则是带回家中,用小榔头敲碎后丢进火炉烧掉,他幽默地说这是给它们火化。

儿子周海婴的保姆阿花被丈夫毒打,并要把她卖掉,鲁迅出手相助,自费请了律师和绅士帮忙调停,并最后出150元为阿花“赎身”,还了她自由。

陶元庆去世后,家无长物,鲁迅拿出300元为他买墓地并办理后事。

柔石遇害后,鲁迅交给柔石遗孀100元,作为其子女的教育经费。

鲁迅对拒绝诺奖提名解释到: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先生还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以上是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原因。

在他看来,凡是不能以实力征服世界,要靠到国籍、语言特色来加分的,都不足以得奖。

这个标准相当严苛,但我个人以为,即使以此标准,鲁迅先生依然有资格入选并角逐奖项。

我们上学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文章,但在那时候,其实并无法真正读懂,也无法真正理解先生。

少年读不懂鲁迅,读懂已不再年少。

少年时,我们都不太爱读教科书里的鲁迅文章。但当我们成年后,当我们踏入社会后,我们再读鲁迅才明白鲁迅的深刻、悲悯乃至伟大。

在此推荐一套《鲁迅作品集》,比全集精炼,比选集全面,先生的重要作品,都在里面了。

鲁迅的作品,一辈子都用得上,成人学生皆适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