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的文章我寫了“傷官合殺偏文學,食傷佩印偏藝術”,對於這個論述有些讀者不是很理解,因爲在大家的想法中食神和傷官應該差不多,爲什麼一個偏文學,一個偏藝術呢?今天的文章我就跟大家談談食神和傷官的區別。

食神和傷官

從食神和傷官這兩個名詞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的信息:食神是命主的衣食來源,所以爲福,而傷官是命主的惹禍根苗,一福一禍。《燭神經》中說:“以子成而致食,……,故爲食神,如人子致養於父母之道也”,也就是說食神就好比是命主的小孩,要給命主養老,所以爲福。同時,食神也是八字中的“福壽”之星,再加上幹祿的“祿星”就構成了“福祿壽”三星,可見其好處。

在祿命法中沒有“傷官”這個詞,而是把它叫做“雜神”。在子平法中傷官的“地位”猛增,對傷官的理論也就多了起來,但剛開始的時候對食傷仍然是混用的,比如《淵海子平》中大部分地方對食神和傷官不做區分,而是直接寫成“食傷”。到了明代,萬民英在編寫《三命通會》的時候,對食傷做了比較嚴格的區分,最明顯的例子是宋代成書的《淵海子平》雖然也有“傷官見官”,但也同時認爲食神也會“傷官”,所以有個詞叫做“食傷壞官星”,但是《三命通會》中在論述食神的時候則絲毫未提到“傷官”的問題,可見至少在明代開始,食神和傷官就已經完全區分了。關於食神和傷官的基本概念我這裏就不再詳細說明,大家可以自己看看相關的資料。

陶淵明和李白

食神爲什麼是福壽之星?因爲它恬淡。與世無爭,衣食無憂,這是什麼生活?這是神仙的生活,因爲心態好,自然就健康長壽。我曾經拿陶淵明做比方來解釋食神的性格,就是因爲陶淵明有着強烈的田園追求。這種田園追求給人不思上進的感覺,但卻能平心靜氣,而這種平心靜氣恰好是藝術家所需要的。一位成功的藝術家,必然是經過幾十年的“苦修”方能有所成就,而這個正是食神的“特長”。陶淵明活了75歲,在晉代是絕對的高壽,這跟他恬淡的性格應該是有很大的關係的。而且,陶淵明不只是文學家,他也是一位書法家,是一位藝術巨匠。(題圖均來源於網絡)

傷官是誰?是李白。傷官之人重幻想,不世俗,總是在夢想中生活。所以李白寫不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恬淡,陶淵明也寫不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的狂傲。因爲傷官的腦袋中總是在幻想着天外的世界,所以他們的思維方式也異於常人,往往能夠寫出夢幻的文字,文學天分尤其突出。傷官的性格中當然也有能夠“安靜思維”的部分,但卻難以象食神那樣的平心靜氣,所以李白寫的《上陽臺》纔會那樣的狂放,如果讓他寫個正楷出來,我估計中間得喝好幾次酒解饞。

其實,食神和傷官都容易在文學和藝術兩方面有所建樹,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而已。陶淵明文章好,書法也好,性格恬淡,是食神;李白詩歌好,書法也好,性格狂放,是傷官。之所以食神要佩印,是因爲印星爲名氣;之所以傷官要合殺,是因爲要消減傷官的傲氣。食傷異名而同氣,皆爲才華之用,能善用之者可爲大才。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裏,謝謝大家!

文|西風獨醉探討命理藝術,弘揚傳統文化(請大家關注我,和我探討命理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