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喜欢用甜来表达喜悦和幸福的感觉,因为人类最先能感受到的就是甜,然而这种甜往往来源于一种物质,糖。

在我的记忆中,甜,是一种怀念,而有种味道,是一种对家乡的情感。

那种甜,那种糖,叫做糖葱薄饼。

平淡无奇却暗含乾坤的薄饼,

洁白但甜而不腻的糖葱,

平凡的它们却碰撞出神奇的味道,

一点都没有防备,

就这样出现,

在我的世界里,

那么清晰!

几张香软鲜嫩的薄饼皮打底,铺上一片酥脆雪白的糖葱,再撒上几粒恰到好处的碎花生米和黑白芝麻,也有的会放上一根芹菜。轻轻咬上一口,皮嫩里酥,糖葱脆中带甜,甜味里又夹杂着丝丝花生香,和芝麻的谷物清香,芹菜和糖葱奇妙的融合,多层味道就这样在舌尖上缠绕旋转,最终沉淀至胃部,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

那是记忆中的味道,像童年一般美好。这种美好正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逐渐消失,因而更值得我们去珍惜,去回味。

糖葱

糖葱其实是没有“葱”的,之所以叫糖葱,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空气的进入,糖块里面形成了许多小孔,孔状成圆形,又因为是纯白色,看起来就像是很多个葱孔堆积在一起,故叫“糖葱”。

然而关于糖葱的制作,却不是那样简单的。

要把糖先在锅里熬煮成饴,冷却到合适温度后才趁热拉打。而在熬糖浆过程中,为了知道是否熬到了适宜火候,必须赤手从高温里迅速捏取出一点糖浆来判断。最后糖葱口感之优劣往往就取决于这一步。

等到糖浆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就到了“拉糖”阶段。糖的韧性大,要拉长很费力,再由于温度过高,一开始必须借助两根木棒将金黄色的糖浆打捞起来,这样不断重复拉打,如果糖浆温度较低,也可以用手取代木棍,不断将空气包含在糖里面,直到变成白色的中空长方形糖条,然后切断成小指长的一段段,就成为香酥甜脆的“白糖葱”。

其实潮汕话中关于“葱”,不只是单单的一种植物,也是一个形状。糖葱就是因像葱孔而得名,也有接触最多的,每逢过节,家家户户卤鹅,总会问鹅血“注葱”了没?因为潮汕人对吃比较讲究,当鹅血表面也出现有几个小孔,故亦称“注葱”,“注葱”的鹅卤的时候回会更加入味,吃的起来比较好吃。有时候会用形状来命名,就如“葱”,体现了潮汕人更加注意生活细节,更体现了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

薄饼

说了糖葱,现在就来说说不硬不干微韧淡咸,特有风味的薄饼皮。做薄饼的人一手捧着稀面团,往热锅底一抹收回,被粘住附着在锅上的薄面层随却凝固成饼,于是另一手即将薄饼揭起叠放在旁。如此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十分地快捷。

糖葱的制作我不曾见过,但薄饼的制作过程,我却百见不厌。每到家乡劳热前夕,家家户户都喜欢用它做春卷,所以大街小巷就出现了几家现做薄饼现买的大叔阿姨们,他们分工明确,大叔负责做薄饼,只见他手拿一面团,快速的往热乎乎的锅底一抹,立马就收起剩余面团,另一只手趁热把贴在锅底的饼,揭起,就这样,一张张薄如透明的饼皮就呈现在我的面前了。而阿姨就负责称薄饼,然后放进袋子,买给前来预订的我们,他们分工明确,生意红火,要买的都要先预订,然后到时间再过去拿!

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看卖薄饼的大叔阿姨烙饼皮是件赏心悦目之事。而在记忆里,买一些薄饼皮,一些糖葱回家,一家人动手包着糖葱的短暂时光,是多么甜蜜,变得多么遥远。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的组合

它们因碰撞产生的神奇味道

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

糖葱薄饼亦是如此

我轻轻的尝一口

这甜甜的诱惑

感受那神奇的碰撞而产生的味道

那是童年的时光

那是家乡的情怀

我怀念的

不仅仅如此

还有那些藏在糖葱薄饼里的旧时光

那些咯内食过的时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