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喜歡用甜來表達喜悅和幸福的感覺,因爲人類最先能感受到的就是甜,然而這種甜往往來源於一種物質,糖。

在我的記憶中,甜,是一種懷念,而有種味道,是一種對家鄉的情感。

那種甜,那種糖,叫做糖蔥薄餅。

平淡無奇卻暗含乾坤的薄餅,

潔白但甜而不膩的糖蔥,

平凡的它們卻碰撞出神奇的味道,

一點都沒有防備,

就這樣出現,

在我的世界裏,

那麼清晰!

幾張香軟鮮嫩的薄餅皮打底,鋪上一片酥脆雪白的糖蔥,再撒上幾粒恰到好處的碎花生米和黑白芝麻,也有的會放上一根芹菜。輕輕咬上一口,皮嫩裏酥,糖蔥脆中帶甜,甜味裏又夾雜着絲絲花生香,和芝麻的穀物清香,芹菜和糖蔥奇妙的融合,多層味道就這樣在舌尖上纏繞旋轉,最終沉澱至胃部,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

那是記憶中的味道,像童年一般美好。這種美好正在鋼筋水泥的都市裏逐漸消失,因而更值得我們去珍惜,去回味。

糖蔥

糖蔥其實是沒有“蔥”的,之所以叫糖蔥,是因爲在製作過程中,由於空氣的進入,糖塊裏面形成了許多小孔,孔狀成圓形,又因爲是純白色,看起來就像是很多個蔥孔堆積在一起,故叫“糖蔥”。

然而關於糖蔥的製作,卻不是那樣簡單的。

要把糖先在鍋裏熬煮成飴,冷卻到合適溫度後才趁熱拉打。而在熬糖漿過程中,爲了知道是否熬到了適宜火候,必須赤手從高溫裏迅速捏取出一點糖漿來判斷。最後糖蔥口感之優劣往往就取決於這一步。

等到糖漿冷卻到一定溫度後,就到了“拉糖”階段。糖的韌性大,要拉長很費力,再由於溫度過高,一開始必須藉助兩根木棒將金黃色的糖漿打撈起來,這樣不斷重複拉打,如果糖漿溫度較低,也可以用手取代木棍,不斷將空氣包含在糖裏面,直到變成白色的中空長方形糖條,然後切斷成小指長的一段段,就成爲香酥甜脆的“白糖蔥”。

其實潮汕話中關於“蔥”,不只是單單的一種植物,也是一個形狀。糖蔥就是因像蔥孔而得名,也有接觸最多的,每逢過節,家家戶戶滷鵝,總會問鵝血“注蔥”了沒?因爲潮汕人對喫比較講究,當鵝血表面也出現有幾個小孔,故亦稱“注蔥”,“注蔥”的鵝滷的時候回會更加入味,喫的起來比較好喫。有時候會用形狀來命名,就如“蔥”,體現了潮汕人更加註意生活細節,更體現了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

薄餅

說了糖蔥,現在就來說說不硬不幹微韌淡鹹,特有風味的薄餅皮。做薄餅的人一手捧着稀麪糰,往熱鍋底一抹收回,被粘住附着在鍋上的薄面層隨卻凝固成餅,於是另一手即將薄餅揭起疊放在旁。如此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十分地快捷。

糖蔥的製作我不曾見過,但薄餅的製作過程,我卻百見不厭。每到家鄉勞熱前夕,家家戶戶都喜歡用它做春捲,所以大街小巷就出現了幾家現做薄餅現買的大叔阿姨們,他們分工明確,大叔負責做薄餅,只見他手拿一面團,快速的往熱乎乎的鍋底一抹,立馬就收起剩餘麪糰,另一隻手趁熱把貼在鍋底的餅,揭起,就這樣,一張張薄如透明的餅皮就呈現在我的面前了。而阿姨就負責稱薄餅,然後放進袋子,買給前來預訂的我們,他們分工明確,生意紅火,要買的都要先預訂,然後到時間再過去拿!

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看賣薄餅的大叔阿姨烙餅皮是件賞心悅目之事。而在記憶裏,買一些薄餅皮,一些糖蔥回家,一家人動手包着糖蔥的短暫時光,是多麼甜蜜,變得多麼遙遠。

大多數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的組合

它們因碰撞產生的神奇味道

有的是讓人叫絕的天作之合

糖蔥薄餅亦是如此

我輕輕的嘗一口

這甜甜的誘惑

感受那神奇的碰撞而產生的味道

那是童年的時光

那是家鄉的情懷

我懷念的

不僅僅如此

還有那些藏在糖蔥薄餅裏的舊時光

那些咯內食過的時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