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遂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遂寧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聯合組織召開“營造放心舒心消費環境,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爲主題的公用企業約談會,主要對通信、水、電、氣、金融五個領域12家公用企業進行行政約談,對2019年至今消費者對其投訴舉報中反映較多的問題,進行通報約談和法律法規宣傳,對公用企業違規行爲整治工作進行專項部署。

這項行動非常接地氣,非常符合老百姓和中小微企業的願望,符合當前的“六保”“六穩”政策,這樣的行動值得點贊。

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形勢影響,我國在社會經濟各方面面臨着新的挑戰。在“六穩”“六保”的目標中,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被放到了“六保”的前三位。通信、供水、供電、公共交通、金融、殯葬等公用企業是關乎人們生產生活和國計民生的“保姆型”經營者,雖然相關費用的收取及價格可能取得了當地物價部門批准,但由於缺乏透明度,其成本到底多高,老百姓和企業並不知道,即使覺得不合理,又因爲“只此一家,別無分店”而沒有用腳投票的選擇權。

銀行以“全額計息”收取信用卡逾期利息,通過隱蔽方式獲取利潤,你不還款可能就受到失信處罰;水電氣企業向用戶強制收取各種費用,否則你就面臨用水電氣難;公共交通企業一卡通損壞後想去退卡時,卻無法要回押金,否則你別刷卡乘公交車;電信部門的一些套餐,總是能把你更多的錢套進去,雖然有三大運營商,有時候還是讓人感到選擇難;殯葬行業企業強制死者家屬購買其銷售的骨灰盒、祭奠用品,市民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雜七雜八這些費用,平均每年算下來,可能就多支出上千元。而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更是一種委曲求全的負擔。據中國消費者報報道,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全國工商系統共查處公用企業限制競爭和壟斷案件1447件,退賠多收費用及減少消費者、經營者損失2.45億元。

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既要做加法也要做減法。加法就是政府給出的各項補貼,減法除了稅費減免等措施外,清理各項亂收費,特別是公用企業的不合理收費不能被忽視。工商總局通過調查統計數據分析發現,公用企業的限制競爭行爲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供水、供氣、公共交通行業案件數量多,供氣、機動車檢測企業罰沒金額排位居前,供電行業透明度不高;二是公用企業濫收費問題突出,案件佔比近五成;三是區、縣級公用企業爲案件重災區。

這就需要各地和有關部門對於公用企業的人工成本、社會保障成本以及其提供公共服務過程當中的硬件成本,做一個市場價格的基本評估,取消金融、公交、供電、供水、供氣、電信、殯葬等行業一些涉嫌妨害公平競爭的政策和規定,在最大程度上制訂出公共服務的價值標準,讓老百姓和中小微企業不再喫“啞巴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