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易建聯在後場被尼日利亞3名球員包夾丟球的畫面,依然會不停地出現在我的腦中。

那是我第一次在比賽中,看到易建聯露出絕望的表現。過去,無論是怎樣的慘敗,他都不曾有過崩潰的表現。但在這場中國隊男籃世界盃最後一戰中,我看到了易建聯神情、言語、動作中的無助。這場比賽,被球迷們稱爲絕望之戰。易建聯拼盡所有,彈盡糧絕,沒能幫助中國男籃從絕處逢生。這是一場如《暮狼歸鄉》般的英雄謝幕,曲終人散,你依然不願相信,這就是他的告別。

易建聯還在,還在CBA聯賽,還會出戰落選賽,但他的最後一屆世界大賽已經結束了,除非中國男籃能在落選賽中擊敗希臘加拿大,贏下落選賽的每一場比賽,拿下一張東京奧運會的門票。

從奧運八強開始,以無緣奧運結束。如果把易建聯的國家隊生涯倒序播放,或許會是個更圓滿的故事。和姚明並肩作戰的那些年,他不是球場上的主角,但那卻是他最輕鬆的時光。

領袖,易建聯並不喜歡這個詞,他只是被所有人推上了這個位置。

天津亞錦賽丟冠,馬尼拉亞錦賽慘敗,兩屆奧運會0勝,男籃世界盃悲情收場。易建聯看着中國男籃從亞洲的王座上一步步滑落,他說:“沒有贏過一次世界強隊,拿領袖來套我的話,我是一個失敗的領袖。”

是啊,他本該在姚明的身邊再站很多年,做好防守,投進那些中距離,找機會完成他的招牌暴扣,他的身前,本應該還有一位大哥去面對媒體的話筒和聚光燈,過上幾年,再把旗幟傳遞到他的手上。易建聯,被過早地推上了他還沒準備好的角色。而他也在努力地適應角色的轉變。

從不喜歡接受採訪,到自如的應對話筒擺成的長槍短箭。從悶頭打球,到用自己的吼叫提醒、激勵身邊的隊友。唯一不變的,是他從打職業以來始終堅持的努力態度。第一個來到球場,最後一個離開,行動總是比言語更能體現易建聯的態度。

領袖易建聯沒能帶領中國男籃達到預期,可領袖易建聯也從來沒等到他的幫手。每個人都習慣了對大哥的依賴,大哥在困難時,又能依賴誰呢?他只能像孤膽英雄一般,扛着炸藥包,衝向對手的陣地。抱着獻祭自己的心態,去爭取那微乎其微的獲勝機會。

男籃世界盃最後一戰的易建聯,詮釋了什麼叫做悲壯。那是明知道眼前的大廈即將倒塌,依然想用自己最後一點力量,支撐住,支撐更久的時間。他的三分球、蓋帽、隔扣,不斷延續着比賽的懸念,可想以一己之力戰勝一個團隊,哪有那麼容易呢?

看臺上的廣東主教練杜鋒,看着自己的俱樂部王牌球員在場上疲憊不堪的狀態,心中會是何種感想?可就算把他與李楠交換,他也很難對這種局面做什麼改變。

在廣東隊的易建聯,纔是真正卸下了重擔的易建聯。有布魯克斯與威姆斯衝鋒、掌控球權,阿聯像是又回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時代,不用一個人承擔場上的全部,不用每一場都戰鬥40分鐘,他可以更輕鬆的得到冠軍,但在中國男籃,他沒有享受這種待遇的權力。

被硬推上位置的領袖,他的成績不好看,但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多少年後,提到易建聯帶領的中國男籃,不少人會說,這是中國男籃由高峯跌入低谷的時代。阿聯可以評價自己是失敗的領袖,但旁人無權這麼評價他。請記住,在那些尷尬的時刻,是誰在死撐着中國男籃最後的顏面。是誰依舊在嘗試着告訴他人,中國男籃還有希望。

大哥,易建聯,這16年,真的謝謝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