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9億之多,只有4.96億人沒有上過網,這些人以農村人爲主。爲什麼這些農村人不上網呢?他們將來會變成網民嗎?想必大家心裏都有答案了。

一、農村人不上網的原因

相信即使到了今日,說起農村很多人想起的依然是貧窮和落後,他們基本種田爲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職業技能缺乏,特別是那些上了年齡的人,甚至連接受小學教育的機會都沒有,又怎麼會上網呢?

不說偏遠地區了,就算是沿海,不少農村也有着大量的文盲,不懂電腦和網絡,甚至到現在也很少用上智能手機的,自然就成爲了非網民。

也有人不相信這份數據,說現在老年人都拿手機上網了,數據不可能這麼大,其實,這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思想。事實就是現在還有很多地方處於極端貧困狀態,這也是爲什麼這幾年來中央這麼強調扶貧工作重要性的原因,可能把#中國近5億人不上網#這個話題換成#中國網民數量突破九億#,這樣更好點?

二、不上網的農村人會變網民嗎

會的。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不識字的老年人,也能學會用手機上網看一些短視頻或者其他娛樂。比如現在60歲左右的農村人,雖然他們大多沒什麼文化,但這幾年用智能手機的多了,只要調整成老年模式,動動手指頭也能看視頻,加上平臺智能推薦,他們能夠用手機看電視或者學做菜了,類似這樣的羣體很快也會納入上網人羣。

隨着義務教育的推廣,現在農村裏的年輕人很少再有文盲的了,在家裏務農的或者在外打工的,有時間有機會可以教一教家裏老人上網,幫助他們也享受科技發展的福利,別讓他們被互聯網時代遺忘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