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Fuki

在美國,漫威用了十年時間構建出了一個無可比擬的漫威電影宇宙,在這幅宏偉的藍圖下,誕生了無數的優秀IP和引人入勝的衍生影視作品。

在中國,陳思誠也有一個屬於“唐探宇宙”的小夢想。2016年,他帶着自編自導的電影《唐人街探案1》衝擊春節檔,以高達8.23億元票房完成了驚豔首秀。2018年,系列續作《唐人街探案2》再創佳績,累計票房接近34億元。今年,在即將到來的春節檔,該系列第三部電影《唐人街探案3》又將繼續開啓新徵程。而在此之前,率先上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同名網劇,已經成功吸引了衆多觀衆的視線。

作爲“唐探宇宙”的首部網劇作品,耗時四個月時間拍攝、以電影質感打造的劇版《唐人街探案》保留了影版的諸多特點。據悉,該劇採取了單元劇形式,由陳思誠擔任監製和總編劇,柯汶利、戴墨、姚文逸、來牧寬等四位青年導演參與執導。

客觀來說,在影視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中國市場,影劇聯動這類考驗IP質量和主創能力的操作模式一直很難成行,少數試水的項目效果也大多不盡人意。如2018年上線的網劇《好戲一出》,雖作爲電影《一出好戲》的衍生作品,但內容更近似於大家熟悉的導演剪輯版電影。還有此前的《老炮兒》《北京遇上西雅圖》等衍生影視作品,都出自非原作主創團隊之手,形式近似於原IP的二次開發。

網劇《唐人街探案》是國內爲數不多的一部,出自同一核心主創團隊、故事設置在同一世界觀內的嚴格意義上的影劇聯動作品。從劇集的整體風格,到故事背景、時間線、出場人物都與影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以“CRIMASTER世界名偵探排行榜”爲核心,一張屬於“唐探宇宙”的巨大版圖正在這些作品的助力下徐徐展開。上線三天8.1的豆瓣高分,也已經足以驗證這部《唐人街探案》網劇的高水準和“唐探宇宙”的初步成功。

如今,以影劇聯動爲代表的IP多維開發已經成爲全球性的新趨勢,漫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需要的注意的是,漫威尚且有海量原作漫畫打下堅實基礎,爲後續影視改編創作保駕護航,我們不禁疑惑:以原創起家的“唐探”IP,又是憑藉什麼力量在中國市場順利立足的呢?

不妨先從標題入手——《唐人街探案》,顧名思義,也就是中西融合和懸疑推理。

在世界文學領域,偵探推理文學自19世紀中期誕生以來一直受到全球讀者的青睞,湧現了阿瑟·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等多位知名推理作者,以及福爾摩斯、名偵探柯南、金田一等許多讀者/觀衆耳熟能詳的藝術形象。反觀中國市場,國內讀者/觀衆對偵探題材的需求卻長久以來無法得到滿足,像包青天、狄仁傑這類國內爲數不多的成熟偵探角色也均爲古代人物,出現了很大一片空白。陳思誠在打造《唐人街探案》之初,便是考慮了這一點,試圖創造一個屬於中國人的名偵探IP。

而唐人街,則是將異域氣息濃郁的偵探推理落地中國語境的最好載體。在此前的文章<《誤殺》成賀歲檔黑馬,國產犯罪片再突圍>中,我們曾提到“唐探”系列運用將故事發生地設置在海外的方式來解決國內推理題材最難解決的落地問題。在海外最具中國色彩的地標性建築唐人街和兩位代表着中式、西式推理的主角,共同構成了這個系列的核心,在異國他鄉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中西文化碰撞。

當然,除了以上兩點外,該系列的點睛之筆源自濃郁的喜劇色彩。《唐人街探案》的定位自始至終都非常清晰,閤家歡。喜劇元素不僅能夠稀釋推理探案的枯燥燒腦,也爲整個系列增添了一層輕鬆幽默的外殼,這是“唐探”系列能夠打破衆多圈層,成爲國民級IP的最重要一環。

此外,陳思誠在IP運作管理方面的獨到眼光和高效的行動力也是《唐人街探案》能夠華麗變身“唐探宇宙”的關鍵。事實上,早在《唐人街探案1》時期,陳思誠就已經有了將其打造成IP的想法。因此,在《唐人街探案2》中,他通過在故事中增設更多故事線和引入探案手遊“CRIMASTER”的方式爲構建“唐探宇宙”打下基礎,甚至還意識到了培養更多新人導演的重要性。

最終,他選擇了成本相對較低的網劇作爲“唐探宇宙”的首個試水領域。結果不言而喻,陳思誠和他的“唐人街探案”IP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半個月後,備受期待的《唐人街探案3》也將衝擊春節檔,“唐探宇宙”究竟能走多遠,讓我們共同見證。

[如需轉載請聯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