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们,手机摄影的群体和场合不断增加,如果用“几何级数”的增长来形容,都可能是词不达意,因为使用手机拍摄的人太多太多,“小的要人搀、老的九十三”,几乎是能拿起手机的人都能拍摄、都会拍摄;手机拍摄的场合越来越多,几乎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手机拍摄的便捷性出人预料,能够实现即时拍、及时修、及时传、及时发,能上图片,能上视频,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纯粹就是一场技术和观念的大飞越、大革命。

从大的方面的说,无论是手机的拍摄还是传统相机的使用,拍摄的或“招数”或技巧或经验,本质上都是相近的、类似的和相通的,当实现了一定的操作积累时,完全可以他山之石攻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这里小结和概括的几种手机拍摄体会,称不上什么绝招和大法,只是希望能提供一点启示。

第一、 选取适当模式

手机拍摄时也会遇到像单反相机一样的拍摄模式选取的问题。

当我们打开智能手机拍摄功能时,在“快门”按键的上方,会显现一排边的操作选项,分别有大光圈、夜景、人像、拍照、录像、专业和“更多”,虽然不同的手机会有不同的标注,但是大致意思相同或相近;而在这一系列的选项当中,会在“拍照”二字的下边有一个默认的红色点显示,它的意思是默认选择是“拍照”选项。

这个默认选项是说,如果你不作出任何选择,手机目前给你推荐的就是“拍照”模式,以下的拍摄都是默认选择“拍照”设置来进行工作。

“拍照”这一选项的功能,有点相当于单反相机上的“自动档”、“P档”、“A档”或者所谓的“智能档”,就是说,用这样的档位进行拍摄,一般情形下都能“智能”、“自动”、“傻瓜式”完成拍摄,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情况就是这样完成拍摄的。

除去这项“默认”模式,还会有人像、夜景等等选项,它们的意思完全类似于单反相机上的光圈优先、速度优先等模式,只是存在细微的差别。

这里有必要特别提及一下“人像”模式。人像模式的特点要是,这种模式运用于拍摄时,能够使得拍摄的人像更加细腻一些、色彩自然一些,有点类似于单反相机上的“照片风格”选择;它与“拍照”模式的区别就等同于“照片风格”是选择“风光模式”还是“人像模式”。

比较而言,如果选择“风光模式”,画面的色彩会更加浓艳一些,实际上就是自动加大了画面的色彩饱和度,这一点需要加以区分和选择。

反过来说,如果你是拍摄风光,完全可以直接使用“拍照”模式;如果你是拍摄人像,则必须选择“人像”模式,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你拍摄人像时使用了“拍照”模式,拍摄的结果往往就是色彩偏于浓艳,会给人很不自然、很不贴切的感受。

相比较而言,如果做出了除“拍照”之外的选择(手指点击其他选项),手机就会按照其他模式的处置方式继续完成拍摄,诸如夜景、人像,等等。

第二、 实时确认对焦

当我们选择了拍摄对象并完成构图的同时,取景画面上会自动出现一个略小于手指头大小的圆点或方框,这个圆点或方框就是对焦点的位置。我们需要根据主观判断,画面中哪一部分是画面的主体,一旦明白谁是主体,就在画面上你认为是主体的元素上用手指轻轻一点,这就完成了你对画面主体的确认,当你确认了主体后,手机会以你确认的元素为对焦主体,然后自动对焦并拍摄。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对于你确认的主体进行对焦并拍摄,保证你认为的主体元素对焦实在、不虚化,从而实现主体突出、表达主题的目标。

第三、 及时加减曝光

接着上面对焦的动作,几乎会在你确认主体的同时,在对焦圆点或方框的左侧(或右侧)出现一个像小星星模样的标志,其实,这个小星星是可以上下移动的,只要你的手指按住小星星并上下移动,画面上就会显现向上变亮、向下变暗的曝光效果。

这个按住小星星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主动地启用了曝光补偿功能,向上移动是正补偿,反之就是负补偿。

恰当的、适时的进行曝光补偿的操作,能够保证得到正确或满意的曝光,这一点,尤其在面对逆光拍摄时十分重要。

第四、 尽量靠近拍摄

尽管手机拍摄时,可以像单反相机的镜头一样,进行推开或拉近的拍摄,但是你得明白,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光学变焦,往往都是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的结合,有的甚至完全就是数码变焦,我们不能对这个功能过于信任,我们必须主动采取办法实现构图。如果你希望将拍摄的主体更大一些,尽量不要采用“变焦”的办法,而是采用“原始”的手段——尽量靠近拍摄。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对焦实在和画面质量。要知道,尽管有的手机商说它的镜头是几十倍的变焦,那只是一个“传说”,即使能“变焦”几十倍,对于画面质量是无法保证的。

反过来很好理解,如果一个小小的手机镜头也能真的做到实现几十倍的变焦,而且还能保证质量,那么那些体格粗大、制造精致、价格高昂的镜头厂商,岂不是早就在西北风中哭泣?

第五、 知道专业模式

手机拍摄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多会具备“专业模式”,这一点,对于稍微知道一些单反相机操作的人完全没有什么问题;对于单反相机完全没有基础的人,可以不予理会。

第六、 适当做好后期

只要是图片,我们都可以动用后期手段,这样能够进一步完善和美化,无论是在手机内进行修正,还是下载至电脑进行后期处理,都是很容易做到的。

为什么说24—70/2.8镜头是“干活”的镜头?

智能手机也能拍出像单反相机一样的“浅景深”照片

拍摄人像时到底应该如何测光?

你觉得定焦镜头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