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經歷“換帥”的閱文集團因一份合同引發爭議。

在一些文章裏,閱文成爲了利用霸王條款壓榨作者的“嗜血資本”,數百萬網文作者也都“苦閱文久已”,閱文作爲網絡文學的“一哥”,怎麼一夜之間彷彿就成了衆矢之的?

知乎有句名言,“先問是不是,再問爲什麼”。在談爲什麼之前,我們需要先撥開一些信息迷霧。

“合同風波”迷霧

在這場風波中,各種衆說紛紜,讓人摸不着頭腦,但根據閱文集團官方的回應、懇談會和一些第三方證據來看,有幾點事實還是清晰的。

其一,根本就不是什麼“新合同”。

這次爭議的焦點在於所謂“新合同”的某些霸王條款,但據閱文的回應,這份引起爭議的合同早在去年9月就開始執行。

爲什麼在騰訊接管閱文以及領導班子更換這個節骨眼上被拿出來說事?不得而知,不過,閱文新高層承諾新官會理舊賬,最遲一個月之內將推出新合同。

關於舊合同中一些存在爭議的地方,閱文在懇談會上做了解釋和承諾。

比如,承認合同中採用的“聘請”字眼系不當表述,作家與閱文平臺是合作關係;

比如,解釋說“作者和平臺不存在勞務關係”是爲了避免雙方的合作關係被誤認爲勞務關係,導致作者納稅時稿酬等收入被計爲勞務報酬,同時,閱文的作家福利政策包括全勤獎、半年獎等由閱文首創並已經運行多年的作家福利,不會取消;

再比如,說明合同中已經明確規定作者和閱文在各種改編過程中收益的分配方式,而不是像大部人所認爲的版權開發就會使作者失去了作品的著作權。

此外,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杜穎教授科普說,著作權分爲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這個事件主要涉及到的是著作財產權利,而並不涉及到著作人身權問題,所以平臺的這份合同並不是像有些作家認爲的那樣屬於“全版權授權”,導致其完全喪失作品的著作權。

其二,已故作者三癡並沒有被“喫絕戶”。

有人質疑已故網文作者賊道三癡的遺著在「起點」下架了,卻在「微信讀書」免費上架,是閱文在“喫絕戶”。拿這個說事的人顯然連平臺與渠道、簽約與分發這些常識都不大懂。

資料顯示,三癡最後的作品是「創世中文網」簽約,由「QQ閱讀」首發並且一直在架,「起點」和「微信讀書」都是分發平臺,此前「起點」因爲內容審覈的原因暫停包括這本書在內的多部作品同步,而「微信讀書」則在近期搞新用戶免費福利時將這本書納入其中。

此外,三癡生前的編輯胡說也出來解釋過,三癡這本書的稿費始終在發放,由家人繼承。

圖片來源於@全知全能貓

其三,被過度解讀的“免費閱讀”。

網傳閱文將實行全部免費閱讀模式,這讓中腰部的網文作者惶恐不已,覺得原本每月幾萬的收入可能直接就降到幾百元。

對此閱文做出了直接的否認,稱關於免費閱讀的機制還在討論中,付費閱讀肯定要繼續鞏固並且做大,而未來在考慮免費模式時,也會有明確的作家收益,閱文在合同裏對於相關權利的獲取都是會支付對價,同時,無論哪種模式,都由作家自主選擇。

其實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810萬網文作者是閱文的根基,閱文怎麼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去得罪作者們呢?

但是,網絡文學發展至今,的確來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前面。

爭議的背後是網絡文學模式之變

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啓了網絡文學的熱潮,也吸引了不少人投身網文創作之中,初期的網文作者更多是一種愛好,能夠像痞子蔡那樣出版實體書並且熱賣的少之又少,直到2003年,「起點中文網」推出VIP作品在線收費閱讀的新模式,開啓了網絡文學的付費發展新時代。

十多年來,訂閱、月票和打賞等付費模式一直是網絡文學的主流,但近兩年閱文的付費用戶比例出現了下滑,去年在線業務收入也首次出現同比減少的情況,這與直播、短視頻搶佔用戶數字閱讀時間有關,也與「番茄小說」、「米讀」等免費閱讀應用的崛起有關。

面對這些挑戰,閱文要麼也搞免費閱讀和對手去打,要麼打造IP,與遊戲、影視等實現產業聯動升級,商業表現喜人的《慶餘年》《誅仙》等就是代表。

長期來看,全免費顯然是飲鴆止渴,讓平臺和作者都會受損,所以閱文在懇談會上也說得很清楚,會繼續鞏固和做大付費閱讀。

同時,閱文的內容升級戰略進展不錯,從2019年的財報來看,版權運營及其他收入發展迅猛,同比增長283.1%,所佔收入比重也從2018年的24%增長至55.5%,成爲營業收入的第一大來源。

當前的問題在於,付費閱讀的分成比例清晰可見,而免費閱讀產生的廣告收益以及內容版權運營產生的收益不那麼好量化,與作者的分成方式也還不夠明瞭,我覺得這纔是網文作者們的焦慮所在,也是當下需要重點溝通協商的地方。

平臺合作者絕不是尖銳對立的兩端

作爲一個創作者,能夠理解網文作者爲了爭取自己的利益所做的努力,但這種努力應該建立在理性溝通的基礎之上。

但是,當前的這場紛爭卻逐漸變了味道,有的不是網文作者卻跳得厲害,有的作者希望理性溝通就被攻擊爲叛徒,甚至還有的寫好各種舉報攻略號召作者去抵制和舉報,似乎像把閱文除之而後快,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縱觀網絡文學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平臺與作者一直是互相成就的。

在盜版橫行的時候,各大文學網站針對網絡文學屢禁不止的盜版問題做出了不懈努力。

2016年1月閱文發起成立“正版聯盟”,舉起反盜版的第一面大旗。

在同年9月的“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研討會”上,閱文、紅袖添香、起點中文網等33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網絡文學版權聯盟”。

近幾年閱文集團每年處理侵權案件近2000起,其中約70%的案件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

正是有了這些舉措,網文盜版纔沒有氾濫成災,網文作者的權益也纔得到了有效保護。

在還沒有任何名聲和收益的時候,各大文學網站又爲菜鳥們提供各種獎項、基金和補貼,以起點爲例,其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萬元保障”和“億元基金”計劃,2013年又對上架作者提供每月1300元、未上架作者每月300-1000元不等的“低保”補貼。

在網文作品良莠不齊的時候,各大文學網站通過“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幫助網絡寫手瞭解文學創作包括網絡文學創作的發展潮流和基本態勢,幫助寫手掌握文學創作理論及相關知識,把握文學創作的規律,把一批批沒什麼基礎的業餘愛好者培養成專業寫手,對他們日後獲得收益和名聲有着長效的影響。

剛剛成長爲新晉白金作家的90後“會說話的肘子”說:“在我心中從來就沒有新人出頭難這種說法,因爲沒有這樣的存在。閱文有完整的新人培養機制,稿費從不拖欠,也是作者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安心創作的原因。”

正如歐陽友權在《中國網絡文學二十年》中所說,中國網絡文學蓬勃發展的二十年,離不開政策法規的積極引導和扶持,也離不開作爲載體平臺的文學網站的管理與行業自律。尤其是擁有龐大受衆羣、作品量和寫手隊伍的大型文學網站,對網絡文學的發展具有樞紐的作用,對維護網絡文學市場秩序和推進網絡文學的繁榮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而今,網文市場又一次站在了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非常時期,有質疑、有爭議,甚至有摩擦都很正常,但是,上綱上線、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不可取,試圖搞垮一個平臺甚至搞砸一個生態的結果更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都是讀書人,脣亡齒寒的道理,不可能不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