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二戰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衝鋒槍肯定是MP40,但這並不代表德國在二戰時就只有這麼一款衝鋒槍。從繼承MP18衣鉢的MP28再;到MP40的原型艾爾瑪EMP,再到抄斯登的MP3008,這些衝鋒槍多少在二戰中打過醬油。今天的話再和大家聊聊一款比MP40晚出生,但性價比極差的衝鋒槍,MP41。

簡單的來說,咱們可以把MP41看成是採用木質槍托的MP40,先拋開細節不說,咱們都知道木質槍托的加工比MP40那種摺疊託和衝壓機匣複雜和昂貴的多。德國人沒道理在已經定型MP40後再搞一把木託衝鋒槍,所以這個故事得從頭開始說。

MP41的槍管,上機匣,彈匣井是直接用MP40的;而下機匣、發射組件、槍托則和早先的施邁瑟MP28衝鋒槍高度相似。

咱們回到二戰前,當德國人將MP38作爲制式衝鋒槍之前,MP28是德軍的主力衝鋒槍,因此生產線和存量還是挺大的。而這麼多槍總不能丟在倉庫裏爛吧?節儉是德意志的傳統美德,正如同小鬍子喜歡把沒用的將領都丟去喂斯大林一樣,環保,再利用。

所以說,到了1940年,隨着德國人在歐陸打的順風順水,尤其是一個月把法國抽死成了小鬍子能吹一輩子的戰績。但佔領的駐地總得有治安軍和皇協軍吧,就治安來說,衝鋒槍是最合適的武器。但MP40這種寶貝肯定不能丟給他們啊,所以MP28這種堆倉庫的爛貨在合適不過了。

然後問題來了,MP28這種年久失修的臭貨總會出幺蛾子,但德國已經不產MP28了,所以易耗件很難找。再說了,MP40的彈匣也和MP28不通用,這給後勤帶來了一定麻煩。

然後就出現了這麼個情況,MP40軍方不肯把寶貝交給皇協軍,MP28的配件又不齊。當時MP28他爹,也就是雨果·施邁瑟也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MP28的訂單要求是有的,只是配件不齊,軍方又不肯讓MP40出口,尋思廠裏MP28的零件還有,要不就混合一下算了。既能堵軍方的口,也能賣給治安軍創收”

然後MP41就出來了,和前邊說的一樣,他的槍管、上機匣、槍機、彈匣井以及彈匣都是MP40的。因此易損件全都能換,關鍵是施邁瑟所在的黑內爾廠本來就是MP40的供應商之一。而MP28的一些特徵,比方說木質件,還有扳機組這塊他們還有配件。恰好能廢物利用。

所以說,MP41算是整合了這兩把槍的特徵。他具有MP40的三段式復進簧套筒以及較長的機匣,後坐力很小。同時他也有MP28的那種單/連發可選的快慢機(沒錯,MP40只有全自動),而且木質槍托比MP40的摺疊託更穩定,因此MP41的射擊精度非常好。

上邊這張圖從上到下分別是MP40、MP41、MP28的主要構件。可以看到MP41和MP40的主要差異就是在扳機組件上,另外MP41的膛口後邊沒有MP40那個方便掛載裝甲運兵車擋板上的那個鉤。但總體來說,MP40是簡潔的,甚至連照門都只是翻轉缺口,也沒有MP28那個沒什麼用的散熱槍管套筒。

而MP28除了機匣都是銑削而非衝壓之外,照門都是步槍樣式的遊標缺口,成本非常昂貴。

當然,很快施邁瑟就意識到木質部件不僅貴,還很費工時。但巧的是當時德國的僕從國,也就是羅馬尼亞早先一直在用MP28,他們廠裏的衝鋒槍機具都是MP28那套。所以羅馬尼亞人一看到MP41之後雙眼發紅,向黑內爾公司訂購了一堆MP40的上半部,然後和自家的MP28零件組合成了MP41。而黑內爾公司賣給他們的反正也不是MP40,軍方想發飆都找不到理由

按照德國人的說法,這批槍其實比MP40還好用。主要得益於木質槍托在射擊時比摺疊槍托穩的多,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波波沙在單發射擊時比MP40精度高得多,很大原因就是木質槍托穩啊~。另外MP28的那套帶單點的快慢機也讓整把槍操控更好。

德國人對二戰中最好的三把衝鋒槍就是MP41、意大利的貝瑞塔M1938和芬蘭索米KP31。而這三無一例外都是木託,而且精度優秀...

但我認爲:“德國人你們腦子裏長的是鋼鐵是嗎?衝鋒槍要精度幹嘛?潑水他不香嗎?木質件和帶單發的快慢機成本有多少你們腦子裏沒個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