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原文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意是“君子不要像器皿一般”,延伸出来的含义便要靠众人用心去悟了。

首先,我们先看看何为君子?

孔子曾经对“君子”做过释义,“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

其中,“笃行信道”更是作为君子的必然条件。

再看看“器”的说辞。何谓“器”?《易·系辞》 :“形乃谓之器。”

器,器皿!

我们能看到形状的东西,都可以称作“器”。可以说,器就是一个“相”,形相。而孔子认为,君子不能仅有一个“形相”,那是有很多“形相”?

在这里,流传的解释便是君子,不能成为“专材”,要成为“通材”!所以,我们要学很多的技能去傍身,“标签青年”、“副业刚需”都提了上来。你若是没有点工作之外的技能,仿佛都被人瞧不起。

但如果在君子的含义上,从“笃行信道”上理解的话,大家可能理解有偏岐。

我的理解是,器乃有形之物,或者是只是一种工具。君子不能成为一种工具,当然,你可以成为很多种工具,但最终的阐释,你终将不能是“工具”,更重要的是“信道”!

“道”是“器”的对立面,“道”有很多种,诸子百家争鸣的时候,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各行其道。按照如今的释义,“道”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是让你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观。

无论是儒家的“礼义仁德” 还是墨家的“兼爱非攻”,亦或是道家的“无为而治”,都在教授一种“人之为人”的价值观,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和工具的法门。

可悲的是,千年后的我们,却距离这样的价值观越来越远,活得越来越像动物与工具。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身边我发现几个现象,或许可以以管窥豹。

01教育的缺失

庚子年,疫情肆虐。人们在家中避疫的同时,出现个热门的争议,那便是“小学生该不该上网课”?

我们先不讨论“网课”对于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与否,我们先看看很多人讨厌小学生上网课的原因是什么?

在家上体育课,跳绳、篮球,问一下楼下的邻居,你们家的灯还好吗?

“一刀切”是一种弊病,无论是哪行哪业,都能从中找到切过的刀影。但网课还有体育课,众人一直觉得这是个段子。

不知制定课程的人是否想过不是每家住的都是别墅或者独门独院,住城市高层的家庭绝对占了多数。这样是否会造成扰民?

疫情期间体育课不开,由学校倡导家长教育孩子在家中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放松身心不可以吗?

再退一步讲,就算不开课、不倡导,那么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大幅度下降吗?

为了体育课的推行,扰得街坊四邻均不得安,破坏邻里和谐,老师学生家长均身心俱疲,这样的网课真的有意义吗?

网课体育课为什么停不下来?值得我们思考!

提倡上网课体育课的,更是一种“道”行的缺失。

02资本的洗脑

很多人对“道”的追求很迷茫,甚至根本没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人还在“谋生”的痛苦中苦苦挣扎。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觉察到自己已经沦为工具。

近来抖音上有一个话题:你觉得自己幸福吗?

很多人给出的都是官方的答案,无论我处在什么环境、何种职业,我内心觉得满足便很幸福。这没错,确实如此。但是有一则视频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响应,“我一个在工地上弄钢管的,幸福啥?”

视频中的女人自嘲的笑着,头上的安全帽和周围林立的钢筋同她脸上的灿烂形成鲜明对比。

“我还在风水日晒干着又苦又脏的体力活...”

“我朝不保夕,不出去工作就没饭吃...”

“我像陀螺一样不敢松懈,一家老小都在指望我...”

这样的人,他为什么就得觉得幸福?不是丧文化占据了我们的心智,而是我们过于乐观的看待底层众生的心态了。

除却底层人民,在一些“伪精英”的生活中,工具这个概念也越来越入人心。

去年‘996’的风波在网上盛行一时,直到最后码农们的生活似乎也无甚改善。试想人这一生,能有多少996?除却睡觉和工作的时间,留给你的时间又有多少?

家庭和个人成长都在无形中被996吃掉了,多少家庭和婚姻因为缺失陪伴和沟通产生裂痕终究难圆,多少人因为工作失去自我失去梦想,如此可悲的现象却被鼓吹是一种奋斗!

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工作上的成就吗?

如果把工作上的成就作为一个人毕生追求的价值体现,不可悲吗?

机器创造的就是工业价值或者经济价值,这和996的工作者们有何不一样?工具就是工具,机器就是机器,资本家可以拿“奋斗者”来粉饰,但996工作者还以此作为座右铭,殊不知“人之为人”的意义在哪里?

机器会无休止的工作,出现故障维修一下或者淘汰掉就好了。

人呢?

你是工具吗?

03舆论的轰炸

或许很多人看到了996的无奈,想要摆脱这种生活必然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思想的觉醒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比如:python的风靡。

如果说标签青年还是对年轻人意识觉醒的赞美,副业刚需仿佛一瞬间成为一个成年人必有的觉悟!

“主业收入低于1万元的,是必须要做副业的,这没什么好多想的。你所有的焦虑迷茫,都来自于你没钱寸步难行。”

“每天拼命的工作,却发现同事过得比你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跟你上班的同事做的副业是工资的好几倍。”

“不管你做什么工作,永远都要有自己的planB。”

你要额外掌握的技能太多了!擅长做文案的去做兼职公众号运营了,擅长PS的去接私活做设计图了,甚至没啥技能的,还能在晚上送个外卖、快递,跑个专车。

暂不讨论这种风向对不对,但不觉得有些偏吗?究其根底,追求的不一样是“技能”,去赚钱,去沦为更底层的“工具”吗?

如果在温饱得以满足的情况下,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求“道”上的提升,才能避免沦落为“工具”不是吗?

结语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成为“可器之材”,要成“大器”。但是,人终究是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器”以载道,而非道。

如果连做人都做不好,非要做“工具”,做一把更锋利的刀,能匹配万种型号机器的螺丝钉,终究也不是人!

君子不器,不要成为器皿、工具,做一个堂堂正正人,追求精神飞升的人。

人终有一死,留下的外物也终会消亡。不灭的,只有精神。流传千年的,唯有“道”!

在此特别呼吁一下有孩子的家庭,如果你为了生活所迫还在苦苦谋生,沦为社会的工具。那么请不要把这种思想再灌输在孩子身上。他掌握的技艺再多,都不如先知道“人何为人”,懂得该如何做人。

以曹公的警世恒言结尾: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