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前,孤军驻守济南的王耀武拼命向蒋介石建议,将济南的十余万部队撤到兖州拱卫徐州,这样接下来的仗就很从容了,华东战场的全局也就活了。

兖州,位于徐州和济南的中间,徐州此时,云集了国民党最大规模的主力兵团,可以对兖州快速增援,在这个背景下,退守兖州的国民党军队军心会稳定得多,军心稳,就会誓死防守,也不会出现吴化文投降这样的事。逆向多米诺骨牌效应瞬间就会转为正向,各种连锁变化都会转好。

围棋有个判断落子是否正确的办法,即使改变次序观察法。那么我们反过来改变次序看看,假设把驻军济南看成对对方纵深大模样的打入,很明显这是太深的一步,深陷敌阵又下重了,当然会遭到围攻,加上棋力不足自然大龙被屠。而对比之下,下在兖州这一步无疑是正好的一步侵削,对敌可以抑制其势力发展,对于自己的根据又可以起到很好的拱卫。

很明显这是最好的一步棋,那么为什么蒋介石不听呢?蒋介石是听了杜聿明的建议,杜聿明认为,济南有大量日据时的钢筋水泥的坚固工事,驻守兵力有十余万兵力充足,王耀武又是抗战老将,观察去年华野攻击南麻临朐的战事,华野没有能力迅速拿下济南,极有可能会陷入苦战。一旦华野主力长时兵钝济南城下,徐州强大的援救兵团正好可以一举击破华野扭转整个华东战局。

这种看法似乎是更有进攻意图的战略谋划。谁对?

依照杜聿明的逻辑,证明其理由战例:1947年7月18日,华野围攻国军整编十一师驻守的南麻,强攻三日不克大受挫折,24日,又围攻临朐,强攻六日不克,再次严重受挫,这两仗暴露了华野攻坚能力的不足。而华野攻击济南发生在1948年9月16日,区区一年,双方不可能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判断当然合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旦国军从济南撤到兖州,那么驻守平津一带的国军就更显吃力,连带着也会影响东北军心。所以蒋介石听进去了杜聿明的建议。

问题是济南八天就被华野拿下了,这是怎么回事?由于济南迅速失守,东野的林彪也下定决心直接攻取锦州不再和中央军委扯皮,可以说济南失败是国军全面大雪崩的开始

这怎么回事?我们仔细观察南麻临朐受挫,华野总结,主要原因是都碰上了连降暴雨,而部队攻坚主要依靠炸药包,雨天无法使用,就靠人力强攻,自然拿不下。这里的关键字眼是依靠炸药包。

就是说这个时候,华野组建的特种炮兵纵队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凡是攻坚,最重要的就是炮兵,现在不但没有炮兵,居然连炸药包都不能用了。面对钢筋混凝土工事,多少人都不够拼。而国军最擅长的又是打这样的呆仗,呆仗里也有很多技巧,这里华野吃了不少亏,就是技术方面的,也因此总结了大量的经验。

而济南战役,虽然只相隔一年,但是这次作战,华野的特种炮兵纵队参战了,而且直接上了500多门大炮,更重要的是,大连兵工厂的炮弹产量也上来了,48年大连兵工厂生产炮弹23万发,主要供应华东。

23万发,这是什么概念,所以南麻临朐可以轻易守住,而济南却不堪一击。济南一克,国军损失了重兵集团,华东战事也立刻直接压倒了徐蚌。

所以,杜聿明之判断失误,主要还是情报不灵,对于解放军进攻武器突飞猛进式的进展一无所知,而从华野的角度来看,这恐怕也是长时间憋着的一步棋。胜利来的绝非偶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