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歷史的人,都特別側重謀略方面,比如談及解放戰爭,就特別津津樂道主席那些精妙的謀劃,但是,其實最厲害的謀劃卻被我們都忽略了。

所有歷史上那些大格局的對抗,其勝敗最關鍵的因素卻是由這個層面決定的,這是什麼呢?就是組織架構。

我爺爺是國軍那邊的,黃埔十六期,營級軍官,非常有名的部隊就不說了,打完長沙抗戰全場的,聽父親談及爺爺說國民黨,說那是個很鬆散的組織,所以抗戰時被日本人滲透得篩子似的。而共產黨是一個非常嚴密細緻的組織,這個不深入,可以自行腦補,但是這個絕對是其勝利的第一個組織層面的原因。

下面看主席的組織層面謀劃。

主席的大手筆在哪裏?秋收起義出師不利,他第一個動作就是搞了個黨支部建立在連上,這個關鍵動作保證了隊伍不散,保證了隊伍的屬性不會變成軍閥,正是這個動作使得很多動搖分子諸如陳浩就沒法帶走隊伍,也正是這個動作使得後來的長征中,紅軍無論在什麼艱難環境下都打不散。很多紅軍回憶錄寫得很清楚,像一些留守蘇區的紅軍部隊,在被敵軍追殺得整天就是東躲西藏艱難歲月裏,在各種絕境中基本都是黨支部開幾次會問題就能找出解決的辦法。信仰堅定,智慧高超的人總是少數,現在組織結構保證他們在架構下抱團,也因此生出無窮的力量,整個部隊也會因此凝聚,也就有了跟隨下去的信心。

而沒有這個組織的國民黨,不要說什麼過草地,最精銳的部隊走個野人山幾乎全軍覆沒,哪個將領多帶幾年部隊,就成了他的嫡系,什麼叫嫡系,就是成了私人武裝。

所以 這是主席第一個組織層面上有決定意義的一個大手筆。

第二,建立學校,早在井岡山時期,紅軍就建立了軍官教導隊,中央蘇區時期擴大成紅軍大學,陝北時抗日軍政大學。一個隊伍裏總會有幾個天才,而學校就可以把這些天才智慧的九成迅速擴大到全體、大部。有多少人才、幹部纔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原因,一到陝北主席就提出就搞學校,就勢讓林彪出來搞,全面整訓全軍,真正是超級大手筆。

近代時,國家各種軍閥混戰,你看那些個什麼桂系,搞學校了嗎,滇軍龍雲搞學校了嗎,馮玉祥搞學校了嗎,在往上,太平天國那麼大聲勢,他們懂得建立相關的幹部培訓學校了嗎,僅僅是有一些人招兵買馬訓練,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他們都失敗了,爲什麼,幹部、人才跟不上嘛,所以後面整天就是陳玉成李秀成兩個人在哪裏晃盪,你看共產黨多少將帥,那都是教出來的。沒有學校教,直接上戰場,多少潛在的高才都被浪費了。戰國時最大被浪費的人才可能就是趙括,沒有學習實踐直接讓他對身經百戰的白起,當然不是對手,廉頗對戰時,趙括直接送軍中,還會這樣嗎?

民國時,還有一個搞學校的,就是國民黨中央軍蔣系的黃埔軍校,所以他們幹掉了所有其他的軍閥。勝者都是一樣的思路。

第三個,是搞銀行,這個太強大了,現在那個第一強國,其實就是靠這個玩出來的。當時毛澤民玩不上道,主席便親自教給他整套的紅軍銀行經濟戰的思路,那就是以人民必須的生活實物爲錨定,讓紅軍幣流通。這個思路後來在抗戰時根據地的建設,解放戰爭時根據地的建設和對蔣管區的經濟戰都是起了至關緊要的作用,都是核心經濟戰思想。

蔣介石那邊的銀行是模仿西方,貨幣和黃金白銀掛鉤,所以被西方資本玩得團團轉。紅軍這邊哪來的這麼多黃金,似乎連資格都沒有。但是根據地控制了最主要的生活食品花生油,然後以此錨定。日佔區沒有花生油,但是人民生存這個又是絕對的必需必要,那你怎麼可能禁止的了各種奸商往根據地裏偷運各種醫藥器材藥物,炸藥無縫鋼管電子器件電池等等一類的管制東西以換取花生油,並最終獲得暴利,這和販毒一樣,利潤高了,連日軍裏自己都會有人蔘與。在這種大格局籠罩下下,各種交通物資渠道,交通站能暢通,就一點都不奇怪。

這一招,歷代很多朝廷都不會玩,什麼明,清,都是讓下面的商人佔了這個最大的利,特別是明朝,商人佔了最高的利潤還不向國家交稅,還要和後金做生意買賣兵器等各種物資。搞得朝廷歲入幾百萬,一個海盜鄭芝龍家資年貿易額千萬,手下一堆家資百萬,朝廷還有什麼財力養兵賑災。張居正剛搞個一條鞭法,奸商的票號收緊銀根,立馬讓一堆農民破了產,奸商趁機便兼併了大量的土地,兼併後又士紳不納糧,國家不破產纔怪。

至於民國時其他那些軍閥就更加不懂玩這個了,所以都是小把戲,沒錢你能搞多大。搞銀行的可以印錢,上道了財源滾滾,當然隊伍越搞越強。所以,紅軍當時的經濟策略也是超級牛的。

第四,建立專門的情報組織,這個共產黨比國民黨都領先,軍統的戴笠是喫足了苦頭纔想出以組織對組織的辦法。之前都是老蔣要對付哪個軍閥是臨時給他撥款,讓他去幹,然後他能耐不錯都辦下來了而已,國民黨最初就這水平。其他各系軍閥更加弱,什麼西北軍馮玉祥,桂系李宗仁,晉系閻錫山,奉系張作霖,沒有那個想到搞情報機構的,所以這些人都是浮雲。有情報機構,張作霖會被那麼容易炸死嘛,想暗殺主席的動作有多少,都是情報機構阻止的。

而紅軍這個政治局保衛處是完全學習蘇聯的,從理論到組織架構到各種專業技術都有人去蘇聯學習,等戴笠想到往德國派人學的時候,國軍那裏早被滲透成篩子了。

所以明代的朱元璋厲害啊,那個年代,他居然就懂得建立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情報組織,所以後面明一堆昏君,而就是沒有那個奸臣幹弒君造反。

從這個角度看太平天國和湘軍之爭也一樣。太平天國沒有類似的情報機構,一切軍情無非是各部的探馬,零零碎碎自己去打探。而曾國藩的幕府裏卻有專門的情報機構,而且還取了個很會混淆視聽的名稱:採編處。就好像共產黨的叫什麼社保邊保,國軍叫什麼調查科一樣,真是所見略同啊。

這個採編處對太平軍的情報刺探是全方位的,從武器,訓練,各官員來往等等等等,直至最後能夠準確判斷出天京事變。湘軍焉能不勝!

第五,紅軍部隊的三級設置,這種組織的科學遠勝國民黨,和當時的一切國家設置。軍隊以精爲要,光是人多即養不起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精兵。太平軍後期動不動幾十萬又有什麼用?但是,另一方面,你不把人組織起來又形不成力量等於浪費資源,而在戰爭中,這是不可饒恕的。國民黨的預備部隊是我們一般習慣的,專門的機構整訓。所以他們的新部隊就是沒打過仗的新兵,最多是老兵帶。而共產黨的設置是一級赤衛隊游擊隊,看過呂梁山英雄傳的知道,這類民兵組織也是打仗的,在共產黨統一組織下天天和日軍周旋,實戰中他們獲取了無數的經驗和能力,在日軍看來他們是強龍難壓地頭蛇,這是很難纏的隊伍,長期的實戰鍛鍊了無數的人,(抗戰結束時民兵兩百萬,一般都太輕易看過這股力量了),這些人裏強悍的升級成地方部隊獨立團獨立營進行更高一層的作戰,在強則升級成主力部隊。根據地裏全民都在組織體系內,這樣大量的實戰經驗磨練了無數的人才,又不耽誤生產。打起仗來,就是主力撤走,你都拿不下根據地。

很明顯,太平軍是一個極端,盲目擴軍,一堆濫竽充數,國軍是另一個極端,是隻知道專業精悍導致統治區內大量力量被閒置,這在抗戰時時不能原諒的,什麼叫全民抗戰?在國民黨那裏只是說說而已,共產黨這裏,一個牧童放牛都會被組織成情報網的第一線人員。

所以,組織機構的設置高明,纔是主席最強的謀略,勝利的確是大家努力來的,但是這個能把大衆力量全面整合的架構,確是統帥的大手筆,這個手筆一直被忽略。

從上,所以紅軍無論怎麼戰損,總是可以得到老兵的補充,所以各戰下來經常無需修整就可以繼續打下去,如遼瀋接平津。所以國軍佔領了一個個城市後,解放軍的最主要活動地區農村、資源卻始終在手上。因爲他有地方部隊永遠在那裏和你周旋。長征後,留守部隊在絕對劣勢下可以和你打三年,然後最後可以有一萬人的實力整編成新四軍,這就是這種架構的實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