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等,這些從小伴隨着我們長大的故事集,每一本都蘊含着不同的世界觀。故事,在我們人的一生中,就像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故事之所以被大家喜愛,不僅僅是因爲它的有趣,還有那種用文字勾勒的場景中蘊含着的不同道理。如果一幅圖片可以傳遞千言萬語,那麼一個故事就可以傳遞千萬個承諾。

你就是一個故事

你也許經常會用陳述故事的形式,告訴小孩子一些道理,小孩子記住道理的同時也記住了故事。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你想讓別人瞭解你,之於聽衆而言,你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在短暫的接觸中,你沒有時間去給予別人創造信任,最好的做法是模擬一個你值得信任的經驗並且告訴她們你的故事。一個好的故事,可以立竿見影地讓你的聽衆產生共鳴,與你建立某種關聯,能讓別人瞭解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比如,有一個這樣的人,在創業初期,他們沒有租寫字樓,就在自己家裏辦公,最多的時候一個房間裏坐了35個人。每天16-18小時野獸般的瘋狂工作,日夜不停的設計網頁,討論網頁和構思,困了就席地而臥。在這樣瘋狂的創業操作下,阿里巴巴正式推出。聽到這裏,大家都知曉了,這個故事講的就是馬雲,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也許還會有人補充一點,那個時候馬雲的太太爲這批創業人員做起了廚師。

所以,一個故事完全可以讓聽衆瞭解你,無論是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還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好故事並非“完美”

每個人都渴望別人正確的認識自己,既然要用講故事的方式,那麼講好一個故事就顯得很重要。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好故事?也許你會說“一個完美的故事”。其實並非如此,一個好故事就像一個好人一樣,並非完美無缺“真正的力量並非來源於完美,而是來自於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有時候缺憾反倒顯得更加真實。除了缺憾,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講事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特別的奇妙,就像是女人的第六感,你的謊言總會被揭穿,什麼樣的故事稱之爲事實呢?A·S拜特說過:“事實就像一個空口袋,空空的口袋是立不住的;若要立住,必先裝入產生事實的緣由和情感”。

所以,若要講好一個故事,你必須投入自己的感情,讓這些感情在聽衆的頭腦中作爲線索串起一系列的事實,聽衆沿着這個線索,形成了自己未來的思想,這就是你的好故事,也是你影響別人思想的過程“

沉默是故事的增味劑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切記滔滔不絕。合理的節奏和適時地停頓,可以讓你的故事意味深長。很多時候,停頓猶如空鏡頭,別有一番感染力,千言萬語都不如沉默具有力量。而停頓,是給聽衆回味的餘地,讓他們參與進來,去細品你的故事。優美的節奏便是一段舞曲,吸引你與聽衆共舞。

沉默的時間要恰到好處纔好,太長太短都不合適。人的情緒呈曲線分佈,自低點開始逐漸升高,到達頂峯後再緩緩減退,最終消失,如果你想傳達自信、熱情、尊重、悲傷之類的情緒,便不宜太早結束,否則就會阻礙情緒影響力的擴張。如果沉默時間過長,觀衆已然從心緒中走了出來,而你的沉默還在繼續,機會讓人感到怪異。之後,觀衆會將注意力投射在你身上,而非你的故事裏,甚至會懷疑你是否故弄玄虛,走油它們的情緒,從而不願在繼續聽你講。

沒有好故事,寧可不說話

有的人總覺得站在演講臺上的自己,可以飛起來,而忽略了那雙可以飛的翅膀其實是蠟做的,稍有不慎就有墜崖的危險。

不要堅持讓聽衆相信你性格背後的一些東西,要講故事,邀請人們窺見你的過去,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

故事的美,是在事實和圖標不見了以後,仍然會在記憶中長時間存留。

比如:馬丁·路德·金,他那句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激勵了幾代美國黑人,他促使人們把“我曾受壓迫”的故事改寫成“我有一個夢想”的故事。

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就是一個故事,他反覆說“我有一個夢想”就像在反覆吟唱聖歌中的副歌。他的一系列比喻,就是一系列的故事,含義深刻,發人深省,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