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媒解读为何新冠比非典对经济更为“致命”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12日发表文章《从新冠和非典的不同可以看出经济为何不大可能快速复苏》称,尽管非典与新冠肺炎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非典病毒控制起来要容易得多,而且传播范围也不那么广泛。新冠肺炎更为持久,而且难以察觉。这意味着重启经济的速度要放慢,而且带有更多的试探性。由于病毒蔓延到了全球,各个经济体在它们的贸易、旅游和商业伙伴恢复常态之前,不大可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文章摘编如下:

为了解经济在摆脱新冠肺炎的影响后会出现怎样的复苏,有些人正在研究十几年前与现在最为类似的一个情形:2003年的香港。当时香港经济受到非典型肺炎重创,然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令人惊叹的经济反弹。

非典疫情在2003年初开始暴发。到当年5月,香港经济走向重启——和目前的情况类似。经济复苏的速度极快,距第一批非典患者入院接受治疗仅8个月的时间。不过,更认真地分析之前的非典疫情后会发现,这一次经济为何不大可能实现快速复苏——在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尽管非典与新冠肺炎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非典病毒控制起来要容易得多,而且传播范围也不那么广泛。新近暴发的这种流行病更为持久,而且难以察觉。这意味着重启经济的速度要放慢,而且带有更多的试探性。由于病毒蔓延到了全球,各个经济体在它们的贸易、旅游和商业伙伴恢复常态之前,不大可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

当年,尽管非典让航空等行业遭受重创,但这种影响基本上仅限于亚洲,而且那场流行病基本上没有在全球经济中留下印记。

从许多方面来讲,非典与当前的危机有可怕的相似点。非典病毒作为现代世界出现的第一种致命性冠状病毒,它很可能源自野生动物。非典患者有发烧、气短及肺炎症状,死亡率在10%左右。

但最终可以看到,控制非典病毒远比人们起初以为的要容易,因为这种病毒在感染者明显发病后才具有很高的传染性——这与新冠肺炎不同,新冠病毒可以由并不知道自己感染这种病毒的人传播出去。总体来看,非典病毒在彻底消失之前,感染了20多个国家的8000多人。新冠病毒目前已经在全球感染了700多万人。

到2003年夏天,在保持社交距离和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等措施的帮助下,非典病毒基本上销声匿迹。当前这场新冠大流行的发展情况并不是这样。

在新冠病毒从一个地区蔓延到另一个地区的同时,全世界都抛出了限制出行的举措。大多数国家不大可能在近期取消这样的限制,这意味着即便国内需求开始复苏,世界上有相当一批依赖旅游和贸易的经济体还将继续承受这场流行病所带来的影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全球航空运输可能要到2023年才会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如今,世界各地的相互关联程度比2003年时更加深入,这也意味着对于各个经济体来说,在贸易与商业伙伴实现经济复苏之前,它们很难复苏。

美国或欧洲的顾客有许多已经失去了工作或者没了收入,要让他们放心旅行并在海外大肆购物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个问题会影响到全球各地的大城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