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媒解讀爲何新冠比非典對經濟更爲“致命”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2日發表文章《從新冠和非典的不同可以看出經濟爲何不大可能快速復甦》稱,儘管非典與新冠肺炎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但非典病毒控制起來要容易得多,而且傳播範圍也不那麼廣泛。新冠肺炎更爲持久,而且難以察覺。這意味着重啓經濟的速度要放慢,而且帶有更多的試探性。由於病毒蔓延到了全球,各個經濟體在它們的貿易、旅遊和商業夥伴恢復常態之前,不大可能實現經濟的全面復甦。文章摘編如下:

爲了解經濟在擺脫新冠肺炎的影響後會出現怎樣的復甦,有些人正在研究十幾年前與現在最爲類似的一個情形:2003年的香港。當時香港經濟受到非典型肺炎重創,然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實現了令人驚歎的經濟反彈。

非典疫情在2003年初開始暴發。到當年5月,香港經濟走向重啓——和目前的情況類似。經濟復甦的速度極快,距第一批非典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僅8個月的時間。不過,更認真地分析之前的非典疫情後會發現,這一次經濟爲何不大可能實現快速復甦——在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儘管非典與新冠肺炎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但非典病毒控制起來要容易得多,而且傳播範圍也不那麼廣泛。新近暴發的這種流行病更爲持久,而且難以察覺。這意味着重啓經濟的速度要放慢,而且帶有更多的試探性。由於病毒蔓延到了全球,各個經濟體在它們的貿易、旅遊和商業夥伴恢復常態之前,不大可能實現經濟的全面復甦。

當年,儘管非典讓航空等行業遭受重創,但這種影響基本上僅限於亞洲,而且那場流行病基本上沒有在全球經濟中留下印記。

從許多方面來講,非典與當前的危機有可怕的相似點。非典病毒作爲現代世界出現的第一種致命性冠狀病毒,它很可能源自野生動物。非典患者有發燒、氣短及肺炎症狀,死亡率在10%左右。

但最終可以看到,控制非典病毒遠比人們起初以爲的要容易,因爲這種病毒在感染者明顯發病後才具有很高的傳染性——這與新冠肺炎不同,新冠病毒可以由並不知道自己感染這種病毒的人傳播出去。總體來看,非典病毒在徹底消失之前,感染了20多個國家的8000多人。新冠病毒目前已經在全球感染了700多萬人。

到2003年夏天,在保持社交距離和醫護人員加強防護等措施的幫助下,非典病毒基本上銷聲匿跡。當前這場新冠大流行的發展情況並不是這樣。

在新冠病毒從一個地區蔓延到另一個地區的同時,全世界都拋出了限制出行的舉措。大多數國家不大可能在近期取消這樣的限制,這意味着即便國內需求開始復甦,世界上有相當一批依賴旅遊和貿易的經濟體還將繼續承受這場流行病所帶來的影響。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計,全球航空運輸可能要到2023年纔會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如今,世界各地的相互關聯程度比2003年時更加深入,這也意味着對於各個經濟體來說,在貿易與商業夥伴實現經濟復甦之前,它們很難復甦。

美國或歐洲的顧客有許多已經失去了工作或者沒了收入,要讓他們放心旅行並在海外大肆購物還需要一段時間,這個問題會影響到全球各地的大城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