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十里水涔涔,黛瓦青墙掩绿阴。一个个美丽乡村依山傍水,处处散发着自然、清新之美。美丽陇南用别样的宁静与诗意,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陇南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助推精准脱贫、树立文明新风、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全市乡村大力推进“拆危治乱”攻坚行动,拆除长期闲置废弃的危房、圈舍、“空心屋”、残垣断壁,使广大农村焕发美丽“容颜”,处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让迷人美景留住记忆深处的不舍乡愁。

拆除危房不像给群众发钱给物一样受欢迎,既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群众思想工作,也是在问题面前对基层干部能力水平的衡量标尺,更是在困难面前对基层干部担当负责的重要考验。中央、省委、省政府推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部署给了陇南拆危治乱的“底气”,陇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从巩固脱贫成果出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各县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坚持美丽乡村永远在路上,坚持“拆危”与“传承”、“整治”与“保护”并重,避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户一策”精准拆,村与村你追我赶、乡与乡比学争先。通过有力的行政推动、广泛的政策宣传、深入的思想动员,党员、村干部、能人大户带头响应,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从不理解变为积极支持,高峰期曾达到当天拆除危房上万间的工作强度。干部群众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实现了拆危治乱行动平安、舆论平静、社会平稳、民意平顺的预期目标。

徽县基层干部:自全镇危旧房拆除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拆危美丽乡村建设、扶贫产业开发深入对接,通过召开群众会、入户宣传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脱贫攻坚出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支持。

拆危治乱,拆的是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治的是“烟熏火燎”的落后生活方式,培育的是群众维护舒适环境的公德意识、共建美丽家园的协作精神、追求幸福生活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许多群众解开了思想“疙瘩”,消除了抵触情绪,经历了“要我拆”到“我要拆”的心理换挡、思想转变。

武都区危房拆除户 杨建军:开始的时候,我们根本不愿意拆老房子,因为毕竟住了几十年也有了感情。通过干部们给我们讲政策、说道理、谈对比、谋划脱贫致富产业,我们逐渐打消了顾虑,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拆危中来。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家园建设的更美好!

老瓦片、旧砖石、斑驳的门窗变废为“宝”,成为打扮美丽乡村的“底色”。村庄美了、老屋靓了、儿时的记忆温暖如初,涌现出康县花桥、文县铁楼、武都裕河等一大批名声远扬的美丽乡村,为发展乡村旅游、让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拓宽了门路。

康县岸门口镇街道村党委副书记 朱彦杰:这些年,我们拆除了危房,修了新房,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办起了农家乐,(2019年)我们农家乐的收入达到二三十万,这些事都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拆危治乱,不是一“拆”了之、不“乱”就好,而要拆“危”为“安”、治“乱”为“美”。通过灾后重建、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方式新建、改建一大批农村安全住房,按照“宜建则建,宜绿植绿,宜耕还耕”的原则充分利用空地配套修建了小广场、小花园、小景点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西和县危房拆迁户 杨宝东:现在有易地搬迁的好政策,坝里有新房、山上有生产房,什么都方便。集中安置点的学校、卫生院、小广场什么都修的好。拆除旧房也好、建新房也好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在加快拆危进度的同时,陇南对拆危后的宅基地、长期闲置土地集中复垦,“盘活”了珍贵的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多元富民产业极大提振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武都区危房拆迁户 王小云:我们村本来就人多地少,把长期闲置的烂房子拆了,把腾出来的地收拾了一下,在上面种些蔬菜,栽点花椒、油橄榄、樱桃这些能赚钱的树,环境变美了,经济收入也增加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陇南坚持拆危治乱一户一户过、一村一村清,短短几个月,几十年日积月累的数十万间危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全市着力打造村美人和舒适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升级版”,筑牢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石。

礼县危房拆迁户 杨壮贵:房子是我私人的,但是环境是我们大家的。人居环境变好了,生活面貌也就改善了,人的精神也就提高了,我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

陇南各级干部群众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策对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的嘱托,始终保持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初心,把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利民富民惠民政策落实好,让产业兴起来、百姓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生态陇南 绿色崛起

美丽陇南 同心共建

监制:杨东红

责编:王伟毅 编辑:王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