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本史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读史而知天下

本文由猫视历史原创创作,欢迎转载分享

在古代皇帝是最尊贵的人,太子就是要在未来继承皇位的人,太子在外人看来是尊贵无比的,可是对于皇上来说太子或许更倾向一种工具,更是皇权威胁的来源。

太子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朝的延续其实和家庭的延续差别不是太大,立太子也就像家中立继承人似的,可是立太子关乎的是国家的稳定所以一般帝王都非常慎重。立太子可以使得王朝的安稳,王朝安稳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还有早些立下太子可以使太子早些学习那些立国之策,皇帝驾崩的话太子可以迅速的稳定大局。

早些立太子还可以避免兄弟相残,毕竟都是自己的亲人皇帝也不想看到血流成河的局面。还有就是党派之争了,皇帝在世时立下太子可以给太子一个非常好的条件,等太子登基后可以更好地集中皇权。

皇帝立太子一是为了家庭二是为了天下的安定,而一位出色的储君也是万民之福,从这一点上来说,把太子说成是皇上的政治工具也不是很准确。

但是父子之间一旦出现不信任或者皇帝超长待机,太子就会出现结党营私的局面,皇帝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父子也会反目成仇,所以立了太子之后,就要一直限制太子的权利和社交范围。

罕见的信任

朱标是朱元璋的儿子,母亲是著名的马皇后,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封朱标为世子了。朱标当时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因为是长子所以朱元璋非常高兴,也对他寄予厚望。请了很多大儒来教导朱标,从小就教育他勤俭节约。之后朱元璋称帝,就册封朱标为皇太子,并且选拔了各个大臣来教导朱标。别的朝代有时候皇上都是对太子有所戒心的,因为皇位毕竟迷人,可以弑兄弑父的,可是朱元璋却是无条件的信任朱标。

朱元璋百姓出身,老百姓的思想和封建思想还是比较重的,所以朱元璋非常重视长子。还有就是朱元璋是开朝皇帝,是杀出来的皇位,所以他感觉太子对他没有威胁,那些有威胁的是那些陪着他一起打下江山的大臣。所以才让大臣们教导太子,使得太子和他们有一段香火之情,当时候就算自己去世了太子也好能更快地接管朝政,他也完全不在意大臣和朱标一伙,因为朱标太弱了,所以朱元璋对朱标非常信任,朱元璋还要用朱标来平衡下面的群臣们。

权力最大的太子

因为朱元璋无条件的信任,加上想让太子有能和那些权臣争锋的力量,所以给朱标的权力越来越大。朱标刚被封为太子后,朱元璋就开始为朱标铺路了,先是让那些大臣们都教导朱标,之后又请诸儒为太子讲课,意在以后出征期间太子可以监国。朱标成年后就一直开始为朱元璋处理朝政,就连自己的一些治国的理念也都可以实行。朱元璋下令处置宋濂都是朱标给劝阻下来的。

据说有次在朝堂上朱元璋说天下事太多了,自己年龄大了没有精力管了,都交给朱标吧。朱标其实在他以后的那些岁月里,就是相当于皇帝,只是没有名分而已。朱标去世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勘探都城。朱元璋一直认为南京这个城市是安稳的,但是要抵御外敌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就让朱标四处巡视,给出一个向哪里迁都的方案,可是历来迁都都是皇帝说的算,朱元璋此举可见对朱标的信任,可见朱标权力之大,堪称历史中权力最大的太子了。

朱标能够稳坐太子之位的深层原因

首先朱元璋要坚持嫡长子继承制来稳固政权更迭,所以朱标只要不是傻帽,是板上钉钉的的继承人,所以朱元璋不用担心的是只要自己不是很长寿,那么朱标没有造反的意义,这不是找不痛快。

第二点是,朱元璋开国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典来约束官员,重臣的生杀大权就掌握在这个放牛娃手里,封建社会的皇权得到空前提高,没人敢陪着朱标造反,可以说朱元璋就是一个天生的帝王。

父亲被饿死,放过牛,当过和尚,乞过讨,这样的人生履历却在最后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帝王,堪称古今罕见的白手起家。

在帝王传奇色彩里,朱元璋无疑是最传奇的一位,这位大明王朝的开拓者,更多见闻和新颖的看法,这本《20世纪五大传记:朱元璋传》,洞悉这位帝王的成功史。

想要获取更多有味道的历史见闻,欢迎关注猫视历史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