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开过救护车,随公牛狂奔,猎杀过非洲最具野性的猛兽,但是世界上最令他害怕的东西却是一张白纸。写作不顺利让他严重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

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大表演之前,不停地暗示自己:“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结果表演过程中出现意外,他不幸从高空坠落身亡。

如果我们无法正确处理大脑感受到的压力,就容易发挥失常,甚至在最擅长的事情上失败。

《脑科学压力管理法》中提到:“在进行压力管理时,大多数人采取的措施实际上激化了警钟系统。”

我们会发现越想竭力避免的事情越容易发生,越给自己鼓劲,越容易发挥失常。当我们上台演讲,和重要客户会面,或者参加重要的比赛时,通常会自我安慰说:“ 你可以的,一定要加油!” 朱利安·福特和乔恩·沃特曼经过对大脑神经的研究发现,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相反,越告诉自己放松,大脑的警钟系统就会越紧张。

他们在《脑科学压力管理法》中提出了一个科学有效,人人都能轻松掌握的减压方法:SOS法则,即抽身(Step Back) 定向(Orient)和自测(Self-Check)。很多名人,如比尔·盖茨、乔丹、海明威等都采用了书中提到的压力管理方法,在演讲、球场和写作时,赢得了喝彩和掌声。

一、调动学习脑

大脑按照功能可以分为生存脑和学习脑,生存脑为了保障机体的生存,当感知到威胁和困难时,就会制造紧张感,确保机体远离一切可能带来不幸结果的事情,重新回到舒适区。如果我们听从生存脑的指挥,就只能放弃一切挑战和进步的机会,固步自封。

学习脑则会让我们在面临挑战时,甚至挑战失败后,摆脱恐惧感和沮丧感的控制,从挑战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当再次面对相似的情况时,能够从容应对,并最终战胜挑战。

想要在紧要关头有良好的发挥,就要不断强化和锻炼学习脑,克服生存脑的应激反应。

朱利安·福特和乔恩·沃特曼教授在《 脑科学压力管理法》中提到的SOS法则,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生存脑的控制,用学习脑的思维来面对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压力带来紧张和焦虑感,从容不迫的面对挑战。

二、三步学会SOS法则

美国著名的脱口秀演员伍迪.艾伦,在开始表演时,深受怯场情绪的困扰,每次上台表演前都会紧张到呕吐。有时候在上台之前,他会因为担心观众不会喜欢自己的段子而忘词,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

在这期间,艾伦尝试过很多缓解紧张的方法。直到有一天,艾伦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无法取悦所有观众,与其担心自己是否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不如让自己享受到舞台的乐趣。观众的反应则可以给作品带来修改的空间,让作品越来越好。改变思维的艾伦再次站在舞台上时,终于不再紧张,他才思敏捷,充满活力,幽默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艾伦的改变正是因为他激活了自己的学习脑,找到了正确的专注方向。他采用的方式正是书中倡导的SOS法则:抽身->定向->自测,根据自测的结果不断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情绪恢复到可控状态。我们来看一看具体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1、SOS法则-抽身

抽身就是按下暂停键,让思维抽离现场。在高压状态下,我们的紧张感通常是被动反应,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抖,思维无法控制的混乱。抽身的目的就是让思维抽离这种状态,减少对中枢神经的刺激,唤起大脑的主动反应。

著名作家狄更斯每当写作进行不下去时,就会出门散步,看看喧闹的街区,空旷的田野,放空自己的思绪。散步回来时,再继续写作就会顺畅很多,很多有趣的想法也会在散步时涌现出来。

绞尽脑汁、专心致志也难以完成的作品却能够在散步途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灵感。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就是一种有效的抽身方法,可以缓解大脑感受到的压力,让中枢神经重新活跃起来。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中,男主角兰彻每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就会摸着心脏的位置,重复念叨“All is well",他对自己的朋友说:“心脏是很脆弱的,容易受到惊吓,它不知道如何是好。这个时候就要安慰它,让它恢复平静,它就会为你指引方向。”

唤起大脑的主动反应,首先需要让大脑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应激状态,正在不断放大警钟信号。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就能让大脑提高警惕,保持积极的思考。

我们常常陷入压力带来的情绪陷阱中。家庭矛盾爆发时,对无辜的孩子发泄愤怒;面对职场不公,愤而放弃良好的工作机会;会见重要客户时,急于求成导致言语不当。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要先学会后退一步,将自己从糟糕的应激反应中抽离出来,调动自己的学习脑思考,掌控局面。

《 脑科学压力管理法》中提到的抽身方式有:冥想、放慢、暗示,刻意呼吸,观察,数数等。抽身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只需要让自己意识到大脑处于应激状态,就证明抽身成功。

2、SOS法则-定向

但是短暂的抽离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抽身只能让我们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到底应该采取怎么的应对方式和思路,还需要进行第二步定向(Orient)。

定向就是找到 内心的罗盘。通过抽离摆脱应激状态,通过定向重新回到专注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将专注的目标从压力源转变成真正重要的,有价值的事物上。

作者朱利安·福特博士认为:“必须将思想定向于带来人生希望与价值的想法,这样才能触及人类最佳力量之源 。”

只有正确的定向,才能让自己真正摆脱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将压力转化成动力。

但是我们通常只关注眼前的问题与麻烦,忽视自己真正想要和需要的事情。有的人喜欢通过抽烟来缓解紧张情绪,却害怕面对真正的问题;有的父母平时百般宠爱孩子,但是夫妻间争吵起来,就完全不顾忌对孩子的恶劣影响;因为疫情影响,很多人对未来充满惶恐,担心经济和就业,却忘记了最应该做的是保持健康,等待灾难过去,担心或者责难并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书中提到了三种定向方法:

转变情绪将情绪进行重新定向,集中注意力在美好的事物上,就能摆脱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比如夫妻争吵时,回想一下曾经的甜蜜时光;管教调皮的孩子时,想一想孩子带来的欢笑;面试或者上台演讲时,集中精力享受这种挑战的过程。积极思考自己希望获得的感受,重温人生的精彩瞬间,让正在经历的艰难时刻成为一段有意义的经历。

海明威曾提及自己克服写作障碍的过程:“ 当新故事的剧情无法推动下去时,我会坐在火炉前。剥小橘子皮,扔进火炉中,看着它们飞溅出的蓝光。然后对自己说,别担心,你以前写的出来,现在也能写出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写下一句真话。”

将纠结于自己能否写出优秀作品的心情定向于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压力得到缓解,思绪就会变得更加流畅。

实践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对最重要事物的信条,包括我们的特定观念,底线和信仰。发掘核心价值观,并在做出重要的决定和行动时,遵循它们的指引,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将精力投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绘本大师苏斯博士,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卓越的儿童文学家。但是他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从幽默杂志的编辑,到广告行业的专员,二战时期又投身战争。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苏斯博士从来没有放弃过写作和绘画,坚持创作就是他的核心价值观。最终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创作了作品《戴帽子的猫》,受到了全世界孩子的喜爱。

当我们的行动和思维践行了核心价值观,才会发挥出良好的效力。即便遇到外界干扰,思维也会专注于正面事物,摆脱不良因素的干扰。

确定最优目标如果核心价值观比较抽象,那么还有一个简单的定向方法,就是确定生活的最优目标。根据书中的描述,类似于“我要更受欢迎”、“我要成为领导”、或者“我要离开这份工作,重新开始”的目标只能给大脑增加焦虑感,不属于最优目标。最优目标是一种长期目标,通常和个人感受到的希望、自尊、自信和幸福有关,包含了个人更重要更深层次的需求和希望。

作者朱利安·福特和乔恩·沃特曼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案例:

1982年,登山运动员马克·英格里斯在攀登当地的一座山峰时,遭遇风暴。被救出后,他双腿膝盖以下都被截肢。即便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他依然想要实现自己11岁时定下的目标:攀登珠穆朗玛峰。

2006年,经过难以想象的训练和准备,马克·英格里斯借用安装的假肢,终于实现了自己24年前的目标,成为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双腿截肢者。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超强的专注和意志力。英格里斯在攀登的过程中,摔坏了假肢,甚至遇见了当天死在路上的其他攀登者。但是大脑对目标的极度专注和坚持,给予了他继续前行的勇气。

为自己设定一个长期贯彻的目标,作为行动的标杆,有利于在逆境中保持清晰的思考,激活学习脑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三、SOS法则-自测

自测的目的是衡量前两个步骤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根据情况不断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只进行一次抽离和定向很难成功让大脑恢复最佳状态。也会因为抽身方向不恰当,或者定向的目标不正确导致SOS方法失败。

因此自测是非常必要的一步。如果自测之后发现紧张程度没有缓解,就需要从抽身开始重新来一次。反复进行,直到自己恢复平静。

自测的难点在于确保测量值的准确性。学会感知身体的反应,比如颤抖、出汗、心跳加速、惊慌、愤怒等,按照1-10分,给自己的压力打一个分值。通常当警钟处于2至3分的时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此刻大脑会给你一些独特但温和的信号,示意你需要集中精力,冷静思考,不要有冲动的行为。

想要掌握《 脑科学压力管理法》中提到的三步减压法,并发挥良好的效果,还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让这三步灵活的贯通在自己的行动中,才能在关键时刻增加胜算率,在人生的低谷状态,积蓄力量,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