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林志穎攜母親和妻子陳若儀參加了一檔綜藝,但在該檔綜藝當中,婆媳之間的關係引發網友熱議。

林志穎母親的所作所爲完全就是一個強勢婆婆的人設,而陳若儀則表現出一個隱忍又被動的“豪門媳婦”模樣。

林志穎媽媽對陳若儀的各種態度,都讓人替陳若儀感到難以忍受。

一見面就對兒媳的着裝開始挑剔,繼而又指派兒媳幹這幹那,完全沒有一家人之間的理解與尊重,給人的第一直覺是在電視劇中才能看到的封建家庭裏的婆婆。

要知道現在已經2020年了,卻依然能看到殘留的封建思想,這讓很多年輕人感到難以理解。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像林志穎媽媽這樣的婆婆還有很多,大部分存在於夫妻雙方經濟地位懸殊較大的家庭中。

林志穎的媽媽由於年輕時與林爸離婚,將兒子丟給林爸,缺席了林志穎的成長曆程,沒有和兒子建立起良性的母子關係,自顧自地過着自己的生活,對此林志穎是有怨言的。

林志穎不記得母親的生日,當母親責備他時,他反問母親:我小的時候你在哪裏?

足可見林志穎和母親之間是存在着情感上的隔閡的,只不過,當他成家立業、母親也漸漸老去時,出於孝心,他不能不管。

這期節目播出後,網友將話題的中心放在林志穎從始至終沒有幫陳若儀說話這個點上。

林志穎沒有幫陳若儀說話,並不代表着他就贊成母親對陳若儀的種種表現,他與母親從小感情的疏離使他無法確定如果他替陳若儀說話之後,會不會使他和母親之間的隔閡加大到無法和解的程度?這是林志穎不能確定的。

但他可以確定的是,陳若儀可以爲了他做一些退讓,他可以在事後進行一些有效的補救。

婆媳相處自古以來都是一道令人頭疼的難題 。

上午看了胡劍雲的一段話:丈夫的父母不要去隨意指責兒媳,因爲她不是你父母生的,你的指責,會破壞家庭的和睦。

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哪怕打一頓,也只是當時生氣,會記恨一陣子,但如果是公婆指責自己,兒媳會記恨一輩子。

婆媳之間的相處,兒子在中間應該起到一個良性的紐帶作用,切忌在雙方面前提對方的不好,多說一些彼此肯定對方的話題,少傳遞一些彼此對對方的不滿,正所謂會當兒子的兩頭瞞,不會當兒子的兩頭傳。

林志穎在母親和妻子發生矛盾時選擇了沉默甚至是逃避,他心裏只盼着這一段趕緊過去,忍一時風平浪靜,估計平時和母親相處的時間本也不多,犯不着因爲這件事弄得不愉快。

作爲婆婆來講,林媽媽擺出一副封建婆婆權威的態度來,對兒媳從始至終都有着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她的這種心態,和陳若儀與林志穎各方面條件的懸殊有關,他們之間比較大的懸殊形成了林媽媽的優越感,因爲優越繼而強勢,而林志穎因爲平時跟母親溝通較少,如果他出面替陳若儀說話,林媽媽那麼強勢的一個人,臉上一定下不來,林志穎選擇了躲避。

這不僅是節目上他們的相處模式,生活中的他們也一定如此。

婆媳之間到底該如何相處?

首先,當婆婆的管事不要太多,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媳婦是兒子娶回來跟他過,好與不好,也是兒子的事情,即使你再看不過眼,自己兒子認可她,你也只能選擇沉默。

對於小兩口的生活,做婆婆的能幫就幫,實在幫不了的可以不幫,我的原則是,寧願被兒媳抱怨婆婆冷漠不幫他們,也比一邊出錢出力幫忙,一邊又要管東管西到處看不慣。

有的兒媳知道婆婆的好,有時對婆婆的嘮叨會視而不見,但有的兒媳,婆婆就是提款機,甚至是傭人,這樣的兒媳,離得越遠越好。

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刻意地想把婆媳的關係搞到母女那般親密,不可能,因爲你沒生人家胳膊,沒生人家腿。

對兒媳好,其實就是對兒子好,兒子兒媳懂得感恩,看重這分親情,可以多參與小兩口的生活,如果小兩口不太喜歡母親過多參與,就自動遠離,不要做一個讓孩子們嫌棄的婆婆。

你對她好,她知道好歹,知大義識大體,你便對她好,如果媳婦只是把你當成忙來用,倒不如躲得遠一些,離得遠了,矛盾也變少了。

不論哪種相處方式,大前提是,要尊重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把兒子放放心心地交給兒媳,只有她才能陪伴你兒子的餘生。

作爲兒媳來講,尊敬老人這份心一定是要有的。

如果你想讓你的丈夫對你的父母好,那也請你對你的公婆好一些。

如果遇到挑剔又強勢的婆婆,離她遠一些,這是避免矛盾的最有效方式。如果婆婆非要找茬,這時,就要看自己丈夫的態度了,你能搞定你的丈夫,就不愁搞定你婆婆,如果你連你丈夫都搞不定,婆家組團針對你,那這段婚姻真得該重新考慮一下了。

其實無論是婆婆還是媳婦,以禮相待,做好各自的本分,以尊重對方爲相處的原則,婆媳關係,並不難相處。

我有位鄰居小媳婦,婆婆給看孩子、做飯,她上班,婆婆有時心情不好也嘮叨,每次她都由着婆婆嘮叨,她經濟拮据時婆婆也會拿錢出來幫她們,朋友笑話她老被婆婆嘮叨,她說:這很正常啊,每天忙上班,孩子和家務都老太太乾了,幹得多的人,心理總是不平衡,嘮叨就嘮叨唄,不然還又要讓她看孩子做飯,結果人家嘮叨幾句都受不了,那不是有些不講理了嗎?

眼不見,心不煩。很多婆婆喜歡參與兒子兒媳的生活,往往就容易產生生活習慣和觀念上的矛盾,參與得越多,矛盾就越多。

我的婆婆很強勢,四個兒子,某一年因爲拜年時老三媳婦給她拜年時她自喫飯,老太太放下碗把老三媳婦一頓數落,嫌她跪的不是時候,老三媳婦給她說哭了。

但即使如此強勢,她跟我也沒有發生過矛盾,並不是我有多會做事,而是我選擇少跟她摻和,我不得她的利益,也不去求她給我幫忙,逢年過節她才能見到我和小四媳婦,我們和婆婆是沒有矛盾的。

老大媳婦和婆婆相處的最好,大嫂是一位典型的劉慧芳式傳統女人,能隱忍,能付出,我和小四媳婦,從來不圖從婆婆那裏能得到什麼好處,逢年過節去看看她,她倒還挺稀罕也挺高興,而老三媳婦屬於那種又想得好處,但又不想多付出的人,老太太也是借題發揮,故意敲打她。

婆婆是和老三住一起的,所以矛盾也就很多,反而是我們這倆個忙到她一年只能見到一兩次的兒媳,倒與她相安無事。

婆婆跟自己的女兒三句話不對就吵起來,母女兩有時吵架能冷戰兩三個月,這樣的婆婆,能少說話儘量少說,把該做的事做了,哪怕她偶爾說話有些強勢,一笑置之,其實沒有什麼可計較的。

我經常看到很多兒子夾在妻子和母親中間兩頭爲難的,這在我的家庭裏沒有發生過,

我不需要靠丈夫去替我說話,婆婆如果高興,我便多跟她說幾句話,婆婆如果不高興,我有自己的家,我沒有跟她爭對錯的想法,因爲爭出來又如何?

我們受婆婆的恩惠幾乎沒有,但我也從未抱怨,她也沒有多少財產,一直跟着老三直至去世,哪怕老三媳婦有所圖我也能理解,必竟人家付出了,陪伴了老人,也高一碗低一碗伺候過老人。

怕只怕需要付出時沒有人,等有利可圖時爭破腦袋。

我是一個不怎麼愛管事的人,對於夫家的事,極少去管,並不是因爲我冷漠,而是很多事情,能做到袖手旁觀就是最大的幫助。

媳婦如此,婆婆更如此。

其實人世間的任何一種關係,都是相互的,友情、親情、愛情都如此。

婆媳之間的關係更如此。你怎麼對我,我便怎樣對你,你給我什麼樣的情緒,我也會反饋給你相同的情緒,情緒,是會傳染的。

婆媳相處,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分,以尊重對方爲原則,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挑剔。

因爲,你曾經也是爲人媳,你有一天也會做婆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