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孫權、劉備合力大敗曹操於赤壁,劉備乘勝取荊州,有了與曹、孫爭雄的資本。214年,劉備得益州,219年進佔漢中,這是蜀漢的全盛時期。外交上聯吳抗曹,軍事上關羽北征順利,擒于禁、斬龐德、奪樊城,圍襄陽,威震華夏!曹操甚至考慮遷都許昌以避其鋒。但好景不長,驕橫的關羽拒絕了孫權聯姻的請求,還恐嚇說要攻滅東吳。在曹操策反之下,孫權偷襲了關羽後方,與曹兵前後夾擊消滅了荊州兵團,斬殺關羽!蜀漢從此失去了北定中原的前進基地。

公元221年,劉備傾全國之兵東征復仇,次年在夷陵大敗,精兵強將損失無數,這是蜀漢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慘敗。此後,雖有諸葛亮嘔心瀝血用以攻爲守的戰略使絕對劣勢的蜀國苦撐了一代之久但因失去荊州這個前進基地,只能以偏師沿秦嶺山道滲透遷迥襲擾魏國邊地,無法以大兵團突出四川盆地進入長江中游平原展開對魏國正面進攻。

後世多將前後三年間蜀漢由盛轉衰一概歸罪到關羽頭上,這是不太公平的。作爲一員大將,關羽勇冠三軍,與劉備肝膽相照,是可用之材。但荊州的主將不但要軍事能力強,更要有外交頭腦,聯吳攻魏是蜀漢的根本國策,荊州東連孫吳,北接曹魏,是極其敏感的地區。早在劉表轄荊州時,孫吳就爲奪荊州同劉表打了兩代人的仗。劉備得荊州後,曾以諸葛亮守南郡、張飛屯秭歸,關羽駐江陵。關羽與鄰近的東吳主將魯肅就不能和睦相處。215年,孫權提出收回荊州屬下三郡的要求,劉備以外交辭令推託,關羽乾脆將東吳官員驅逐出境。孫權大怒興兵二萬來戰。時值曹軍進攻漢中,劉備不得已割長沙等三郡給孫權講和。

關羽的驕傲自大是劉備深知的,以勇悍著稱於世的馬超歸順劉備,關羽竟要丟下荊州軍務入川與之比武,急得諸葛亮即寫信贊他“絕倫逸羣”才使他自尊心得到滿足。黃忠因取四川立下大功,與關羽並列五虎上將,孔明又怕關羽“羞與老卒同伍”爭奪名位,要劉備對他作一番解釋工作。關羽對內尚且不能相讓,何況對他一貫看不起的東吳,焉能和睦相處?孫、曹兩家連年爭戰,這是孫、劉結盟的基礎,但荊州乃孫吳三代人力爭的要地,關羽只靠武力威懾,沒有縱橫捭闔的外交手段,更缺乏推誠相待的外交思想一旦軍事上有可乘之機,孫吳必然壓不住對關羽的怨恨,禁不住曹操的誘惑要背劉助曹了。

總體說來劉備有用人之明,對魏延、黃忠、馬超等都能量才錄用,使之屢建奇功;劉備也有人才可用,如趙雲智勇雙全、謙虛謹慎,諸葛亮坐鎮荊州多年,對東吳有原則、有策略,自然是上上人選。214年劉備得益州後,西線無大戰,當派孔明回守荊州。次年關羽失長沙三郡,劉備明知他威猛有餘,謀略不足,斷難守住荊州,但仍不將他調離,至使一誤再誤,最後釀成喪師失地,關羽身首異處的慘劇。劉備的用人不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代價慘重的教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