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談史書

朱元璋作爲草根逆襲的皇帝代表,對於權勢之爭最有發言權,他原本是一無所有、無家可歸的小乞丐,在浴血奮戰中逐漸奪得權勢,步步爲營、登上了高高在上的皇位。在注重血脈傳承、家族繼承的封建社會中,朱元璋可以打破傳統奮鬥之路,這種魄力可謂史無前例。

朱元璋生性多疑、擁有天下的他兢兢業業,是當之無愧的“工作狂”,因爲深知皇權的來之不易,所以他對階級思想、管理細節頗爲在意,稍有不慎就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在阿諛奉承的官場中,朱元璋軟硬不喫,看他對官員什麼要求?

爲朱元璋做事的官員個個小心翼翼、生怕一句話就引火燒身;爲朱元璋伺候的宮女個個謹慎細微,生怕一個“逾越”之舉就被賜死。伴君如伴虎說的大概就是朱元璋這般帝王,上有達官貴人膽戰心驚,下有貧民百姓心驚肉跳。

衆人皆知朱元璋的嚴酷,他發明的一些酷刑在民間頗有威力,很多人對朱元璋是又愛又恨。愛他的一心爲公、恨他的喜怒無常,這麼一個熱愛工作的皇帝對佛教也有着較爲矛盾的態度。這種矛盾曾爲難了一座寺廟的方丈,若不是方丈反應機智,整個寺廟之人恐怕都面臨性命之憂。

1378年,朱元璋決定出宮拜佛,常年居於宮中批改奏摺,朱元璋也需要看看自己打下的大好河山,聽聞自己臣民的喜怒哀樂,聽聞佛教盛行,於是就想接地氣地參佛。

陪同皇帝參佛本因該是很多臣子樂做之事,這是升官加爵的絕好機會,但朱元璋軟硬不喫、更是厭惡阿諛奉承之人,所以陪行的官員一路都不敢言語。

在信奉神明的封建社會中,朱元璋命運由己不由天?看他對大佛什麼態度

在到達寺廟之後,寺廟方丈率領和尚前來迎接。看着慈眉善目的佛像,朱元璋想到自己曾經爲求生而被迫爲僧的生涯,衆人皆知朱元璋的過往,誰都不敢提及過多、生怕忤逆君上、人頭落地。

朱元璋感慨萬千,在他的認知裏,成功全部都是來源於自己的不懈努力,百感交集時,他問方丈:“朕需要下跪嗎?”短短六個字令在場的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氣。

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方丈身上,方丈如果說下跪,那是藐視君上、視爲大不敬,按照朱元璋的行事風格,那可能就會被用到酷刑、整個寺廟的人估計都要陪葬。

如果說不跪,那就是對佛的不敬,朱元璋會認爲他信仰不定、也會厭惡之殺之。要知道相對於惘視禮儀,朱元璋更加痛恨言行不一之人。

左右爲難之際,方丈突然回答到:“見在佛不拜過去佛”。

衆人沒想到看似普通的方丈竟然有如此深厚的文學功底,這個“在佛”和“過去佛”乃是引用了《歸田錄》中一個主持的回答。方丈把朱元璋比喻爲現在佛,現在佛和佛祖地位相同,不用參拜。

聽到這個回答,不僅是衆臣暗暗叫好,連朱元璋都頗爲滿意。德高望重的方丈不僅是他把他比作佛,滿足了身爲皇帝的虛榮心;也將其和明君趙匡胤作比較,意在突出他的聖明。

任何時代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付出能夠被認可,朱元璋身爲凡人也不例外。他勤於朝政,日理萬機,過着宵衣旰食的生活、承受無人之巔的孤獨,把他比作現在佛既是對他辛勤工作的認可,也是對他身份地位的讚賞。

方丈機智救場,衆人暗暗叫好,朱元璋的狠厲是吹毛求疵還是沒事找事?

看到朱元璋滿意神態後,衆人鬆一口氣,寺廟的和尚更是欣喜不已,要知道,就在方丈說話前,他們的命運就和方丈緊密相關。

參佛事件令衆人感慨不已:身在宦海起伏的官場,和嚴於律己、要求嚴格的朱元璋相處幾乎就是一種生命的修行,朱元璋爲人苛刻,能夠在其手下安然無恙的存活着實需要過人能力。

參佛其實就是朱元璋在回憶自己的人生,如果佛能保佑天下蒼生,他也不至於在童年食不果腹、顛沛流離,他選擇不跪佛其實就是對命運的宣戰。他的狠厲大抵是因童年所受之苦,他的疑心是因一路的拼搏不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