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語,你能想到什麼?洋氣、高大上、應試?與之相比,也許有一個詞彙能更加準確地形容它:“燒時間”!

長期以來,我們對於學習英語太過沉迷,以至於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在一些國人的心目當中,甚至把英語看得比自己的母語還要重要。

在與人聊天交談時,或者在公開場合講話時,必須要拽上幾句英文,好像不講英文,就不夠時尚,就不夠有文化,顯然這是一種不平常的心態。

與此同時,英語也一直是從小學到高中期間最重要的課程之一,並且學習英語的年齡在不斷往下延伸。

當前一些幼兒園都已經開始進行英漢雙語教學,甚至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家長就讓他們背誦英文單詞,學唱英文歌曲。

英語到底“偷”走了我們多少時間?

當前,大多數學校一般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然後一直到高三,英語都會是主課,這樣算來,一個孩子差不多需要消耗十年左右的時間集中精力學習英語。

有一項統計表明,小學生大約每天要花費一個小時學英語,初中生需要1.5個小時,高中生則是兩個小時,從小學到高中學習英語的時間至少要5292個小時。這其中還沒有包括課外作業,輔導培訓等時間,實際上,一個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可能要遠超過這些統計數字。

不僅如此,即便在考上大學之後,過關英語四六級也是重要的課程。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如果被英語過度侵佔,必然要以犧牲學習其它專業知識爲代價。

繁重的英語學習和考試,不僅需要付出沉重的時間成本,同時還有經濟成本。

對很多人來說,學習英語就是一場青春無法止損的遊戲,因爲沒有選擇餘地。

把英語當成人生的必修課,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去學習值得嗎?也許我們一直都高估了英語的作用!

重視英語的邏輯自然非常清晰,英語是世界語言,是溝通世界的橋樑,因此必須學習英語。

問題是,做任何事情都得有個度,我們有個成語叫“過猶不及”,也就是說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會適得其反。

其實,長期以來我們對英語的學習都顯得有些“過火”,最終得不償失。不妨讓我們從三個方面進行一下簡要分析:

一,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終其一生都沒有多少使用英語溝通交流的時間,只會用到一些簡單的英語詞彙而已,完全沒有必要花費十餘年的精力去學習。事實上,很多學習英語的人由於不經常使用,畢業三四年之就會把英語忘得一乾二淨,這何嘗不是一種”浪費“。

二,如今科技日益發達,衆多翻譯神器雨後春筍般出現,經濟、便捷,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交流溝通使用。

三,我們的漢語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普及,同樣能夠擔負起與世界溝通的使命。

我們並不否定英語的作用,也並不是主張完全放棄學習英語,我們的疑問是有必要全民學習英語嗎?有必要把英語當成考試和生活的通行證嗎?

值得欣慰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英語學習過度的問題,近兩年關於英語退出高考,從主課變爲選修課的呼聲一直不絕於耳。

只是讓呼聲變成現實也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爲與英語相關的大批受益者如培訓機構等必然會極力反對。

儘管阻力重重,但從長遠來看,學習英語勞民傷財的狀況勢必會改變,給英語降溫也應當有時間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