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控基地蔬菜直送居民家中 銷售量比平時增加5倍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一天差不多走了5000多斤菜,平時也就1000斤左右,現在主要是茄果類蔬菜爲主。”位於昌平區百善鎮的銀黃綠色農業園是北京市認定的蔬菜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範基地,負責人秦愛騰表示,目前園區內有60個蔬菜大棚種植蔬菜,可以持續爲市民提供蔬菜。同時,園區聯合了同鎮的其他基地、菜農,豐富蔬菜種類。

清晨採摘當日發貨

位於昌平區百善鎮的銀黃農業園內,特地從市區駕車來買菜和取菜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據園區負責人秦愛騰介紹,整個農業園佔地近200畝,共有日光溫室70座,連棟智能溫室1.5萬平方米。除了幾個大棚正在整修外,其餘全部種植着蔬菜,品種以茄果類爲主,“我們全年差不多種植40種蔬菜,最近天氣熱了,葉菜類的蔬菜少了,只有一些番薯葉和空心菜。”

每天早上5點多,園區的工作人員會準時出現在大棚中,開始採摘當天需要送出的蔬菜,“一般是頭天下單,第二天一早採摘、包裝,上午9、10點鐘把蔬菜送出去。”

據瞭解,園區的銷售模式主要有四種,包括採摘、訂單、團購和第三方採購,“這兩天,個人訂單和社區的那種團購突然多了好多,有房山、西城、東城、朝陽等區的,工人也加班加點採摘和包裝。”秦愛騰介紹說,個人訂單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採摘裝盒再發快遞送出,團購則是用大的泡沫盒子裝好一袋袋的蔬菜,有社羣的負責人來將蔬菜拉走。

夏天主要種植南方流行的葉菜

記者走進一個番茄大棚,棚內種植的是“原味一號”西紅柿,據介紹,這種西紅柿屬於鮮食水果型番茄,皮薄、口感好、滋味足,是這幾年農業推广部門主推的一種番茄。

大棚內的番茄有些還沒有完全成熟,秦愛騰表示,最近應該是倒茬期,但今年春季受疫情影響,蔬菜定植時間比往年晚了一些,成熟時間也相應推後,因此園區內還有很多蔬菜正在持續供應中。

秦愛騰告訴記者,番茄是園區的主推產品,基地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大棚都種植番茄,主要品種是原味一號、京彩6號、桃心、京番等。

除了水果番茄外,基地還種植了水果彩椒、水果黃瓜等,選擇品種時,主要考慮到都市人對於蔬菜的品質和口感的需求,“但因爲買菜的客戶有需求,我們也會種茄子、豆角、玉米,還有一些葉菜等等。”

炎炎夏日,是葉菜種植的淡季,據秦愛騰介紹,氣溫高時,種植北京本地人愛喫的小白菜、油菜、生菜等葉菜,很容易生病蟲害,因此基地這兩年開始嘗試在夏天種植南方人愛喫的番薯葉、木耳菜、空心菜等葉菜,既保障了葉菜的供應,也能保證蔬菜的品質。

聯合周邊基地保障蔬菜供應

今年2月新冠疫情暴發時,銀黃農業園也在持續爲市民供菜。秦愛騰回憶說,當時基地將蔬菜裝盒,在園區門口擺放銷售,“那時候昌平有一些園區的草莓滯銷,我們也幫他們一起銷售。”

認識到疫情期間市民對“菜籃子”的需求,銀黃基地投入了更多精力,豐富了種植品種,也在種植期間儘量拉開茬口,保證蔬菜的持續供應能力。

“一般來說,最近應該是倒茬的時候,但爲了給大家提供充足的蔬菜,我們基地的一些大棚暫緩倒茬了。”同時,爲了保證蔬菜的供應,銀黃農業園還聯合了百善鎮的其他基地和菜農一起銷售蔬菜,“我們和周邊的基地合作,收他們種的一些蘑菇、茄子、黃瓜等等,讓來買菜的市民都能喫到新鮮的蔬菜。”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