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要說知人善任的有道明君,那可是非常多的,比如周武王、漢高祖、漢武帝等等,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位皇帝,他的知人善任要比以上幾位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說到唐太宗李世民,就不能不提到房謀杜斷以及魏徵等人,這些人都是唐太宗時期最爲著名的大臣,爲貞觀之治的盛世作出過突出的貢獻。下面將一一爲大家介紹。

首先,選人用人以德爲先。唐太宗即位之前就知道,一個國家治亂興亡,不但要有正確的施政方針,更重要的是執行政策方針的人必須賢能。他就曾對房玄齡說:“任官不得賢才,猶如畫餅充飢,不能食用”。他對太子李治說:“治國在於進賢退奸,賞善罰惡,不徇私情”。以至於他到後來總結治國之道時,對褚遂良說:“我治國理政,就是要堅持做三件事,一是要借鑑前朝的成敗得失;二是要知人善任,選賢用能,共同治理天下;三是不聽信讒言,遠離奸佞之人”。;李世民爲了教育太子李治特意寫了一本書叫《帝範》,並在《求賢》篇中寫道:“國家的輔弼大臣,必須選用忠良,只有這樣,天下才能實現大治;人才濟濟,遠勝黃金萬兩”。

比如公元629年,他就曾對杜如晦指出過選人用人存在的問題:只注重言辭華美之人,而不注重瞭解官員的行爲品德,品德不好,爲官一任,暴露惡跡,雖然可以繩之以法,但已經使百姓蒙受傷害了。所以,他後來在和魏徵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一針見血的指出:“皇帝任用一個君子,那麼君子都來了;任用一個小人,小人們也都跟着來了,所以皇帝用人,一定要謹慎小心。魏徵則更詳細地爲李世民作了補充:“自古以來知人就很難,因此需要對官員進行考覈,善惡察明,方便確定升降。現如今想要選賢用能,必須要深入的訪察品行,只有考察到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任用。即使這樣的人辦事不利,也不會對國粗造成大害。如果不小心任用了奸佞小人,能力越強,危險越大。”在後來,魏徵給唐太宗的上書中,提出識別大臣的兩大類十二條標準,即“六正”、“六邪”,這個標準爲唐太宗選賢用能提供了客觀依據,也爲後世王朝選拔官員提供了標準,爲唐朝盛世作出了貢獻。

其次,爲了知人,唐太宗還發明瞭批評與自我批評。有一次在宰相宴會上,他對王珪說:“聽說你很善於辨別奸佞和忠良,那麼今天請你對在場的各位大臣作一下品評,並將自己與大家作下比較如何?“王珪隨即說道:”操勞國事,孜孜不倦,知無不爲,臣不如玄齡;出將入相,文武兼備,臣不如李靖;談吐公允,陳奏詳明,臣不如溫彥博;處理繁雜的事務,事情處理地恰當,臣不如戴胄;願君成爲堯舜以,以直言極諫爲己任,臣不如魏徵。至於好善嫉惡這一點,臣和衆人相比,還不遜色。太宗很是稱道,被評衆人也是心服口服“。

唐太宗作爲一代名君, 深知知人難,用人更難的道理,因爲難就難在將其安置在恰當的位置,更難的是讓他們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任用。唐太宗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因此用人更善於取長補短。在《帝範》一書中他對用人就有這樣的精闢論斷:”明君用人,就像巧匠使用木材,曲的作車輪,直的作車轅,長的作棟樑,短的作房椽。這樣,無論長短曲直,都可以充分地發揮它的作用。總結起來就是:愚者取其力,智者取其謀,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這樣一來,無論勇怯智愚,都能有恰當的用處。所以能工巧匠沒有廢棄的木料,明君也不應該有不可任用的人才。“比如唐太宗時期著名的房謀杜斷,因爲這兩個並不善於處理具體繁雜的政務,但是他們卻多謀善斷,所以唐太宗就揚長避短將其宰相的才能充分的發揮,兩人都成了輔助太宗實現貞觀之治的名相。

再次,舉賢不避親,無所畏忌。唐太宗用人儘量打破地域、門第、民族、親疏等關係的侷限,努力地選拔出對國家社稷有用的人才,可以說真正的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這就他經常強調的“明君要博訪賢能,廣求英才,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他雖然重用他賴以起家的關隴集團的大臣,如杜如晦、長孫無忌、李靖、杜淹、楊師道、侯君集等爲宰相,也兼用出身山東和江南氏族中的人才爲宰相,如房玄齡、王珪、高季輔、褚遂良、岑文本等。朝中文武大臣中有的出身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如裏秦叔寶、程咬金等。還有的是他的丐政敵的部下,如劉泊、戴胄、尉遲敬德、魏徵、謝叔方等等。另外還有其他少數民族的人才也爲唐太宗所用,比如突厥族的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等等。也有一些人才原來是奴僕出身,比如樊興、錢九隴、馬三寶等等。

在這裏要着重的說一下魏徵,魏徵這個人原來是李密的部下,後來又投靠了太子李建成,在幫助李建成爭奪皇位的過程中,魏徵成爲了唐太宗的階下囚。唐太宗知道魏徵才華出衆,從國家大局出發,非常的信任並倚重他,數年間從仇人變成了唐朝了宰相,任期長達十四年。並且在多個場合,唐太宗都讚揚魏徵“隨時諫諍,多中朕失,如明鏡鑑形,美惡必見。”在封建帝王中能做到如此的和放棄前嫌,開明到如此地步也是極爲罕見的。

爲了能使文人學士、謀臣勇將都能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唐太宗在君臣關係中堅持用人不疑、真誠待人的原則。他時常對大臣說:“君臣一體,應該同心協力。如果君臣互相猜忌,不能肝膽相照,那便是國家的一大禍害了。”。他還在《帝範》一書中這樣寫道;’‘治理國家,要靠君臣的同心同德和通力合作“。就是因爲唐太宗這樣的任用賢能,不拘一格降人才,馮立才誓死跟隨唐太宗。馮立原來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在李建成被誅殺在玄武門後,他還率部殺進玄武門殺死了李世民的部將敬君弘,並對部下說:”總算對太子有了一絲報答“。然後向李世民自首,李世民聽說了馮立的英勇的忠誠之後,對他厚加撫慰,並任命他爲左屯衛中郎將,馮立逢人便說:”我受到如此厚恩,一定以死相報“。後來果然屢立戰功,特別是對突厥的戰鬥中,所向披靡,所獲甚衆,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舊唐書》作者曾這樣的評價唐太宗用人策略及其效果:他提拔重用的人才不侷限於私黨,這些被重用的人也都竭盡所能爲他效勞。屈突通、尉遲敬德由仇敵變成心腹,馬周、劉泊,從疏遠到委以重任,成就如此的功績,都和他知人善任有着深刻的聯繫。”他指出了“貞觀之治”盛世的形成和唐太宗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降人才有着必然聯繫,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因爲唐太宗地知人善人,一大批的能人志士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着自己的才能,成就着大唐的盛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代盛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