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三國殺移動版#即將開放的劇情模式“黃巾之亂”中,一位新武將形象疑似“張仲景”,究竟是玩家的過分解讀,還是官方有意埋下的伏筆,你怎麼看?

前言:

既然是以“黃巾之亂”這一歷史事件爲背景所設計的玩法,頭號反派必然是“黃巾軍”,管亥、波才、張曼成等知名將領都以“模式專屬”的定位,被製作成新武將上線。

其中有一位代表當時百姓的武將“病疫(體力5)”,引起了玩家的注意,畫中人物的身份並沒有明確標誌,但很多觀點都認爲此人就是東漢末年,有着“醫聖”之稱的張仲景。

從遊戲角度來看

武將原畫的設計有些耐人尋味,按理說既然取名爲“病疫”,那些面黃肌瘦,東倒西歪的百姓纔是主角,可鏡頭聚焦的,卻是一位毫無病態的中年男子,正在被瘟疫折磨的百姓反而成了背景。

畫面中他右手握竹簡,左手抓着草藥,酷似郎中,這一形象與已經上線的武將“神醫華佗”並不相符,“黃巾之亂”發生在東漢末年,這一時期的名醫除了華佗,就只有張仲景。

結合歷史分析

張仲景出生於150~154年,幾乎與曹操同歲,見證了東漢王朝的衰落,在這個極爲動盪的時代裏,對百姓威脅最大的不是害得他們流離失所的戰火,而是更加恐怖的瘟疫

據史書記載,桓帝在位時大疫三次,靈帝即位後大疫五次,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上萬的人被病魔吞噬,而其病症,十分之七都是傷寒

而張仲景爲找到“傷寒”的治癒方法,窮盡畢生的心血,留下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如果武將“病疫”指的是傷寒症的話,那畫面中的人物可以肯定是張仲景無疑了。

武將信息

【侵染】①出牌階段限一次,你可以令一名其他角色獲得1個“疫”標記。②帶有“疫”標記的角色的回合結束時,失去1點體力。

活動場武將不談強度,只說打法,輪均1點體力,完全不痛不癢,傷害機制算個亮點,剋制了絕大多數“賣血流”武將。

“侵染”效果單一且收益不高,單獨出場就是白給,常規強將就能以碾壓的姿態通關,搭配一些擁有“保核”能力的小兵時恐怕會比較難以處理,一旦節奏被拖慢,還是有點難頂。

不過從5點的體力值考慮,這麼薄弱的身板不太可能成爲一個“boss”,小夜估計多半還是跟某些技能有聯動的“黃巾軍”系列武將組合出場。

小夜有話說

其實《三國殺》的武將設計套路大家都清楚,總是要以三國曆史及其衍生文化作品中的人物爲原型,今後會有什麼新角色上線,玩家心中自然有數。

當前版本的武將數量多達三百餘位,基本稍微有點名氣的都被吸納進了遊戲,在未上線的人物中,“張仲景”算是人氣較高的,其定位不用說,只能是“奶媽”,能夠期待的,也就剩技能效果了。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夜來遊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