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純偉

曾幾何時,我讀過唐曉峯的《兒童歷史地理》,其中一句話是:“他們的講話與周圍的人不一樣,總是保留着中原古音”,作爲一個普通的方言愛好者,讀過之後我有些疑惑,客家真的是中原古音嗎?這需要從客家人的歷史說起。

古代北方移民後裔的傳說並非客家人獨有

客家話,顧名思義,就是客家人的話,客家人的本義是指外人,與當地人相比;現在客家人是指客家人的部門,是客家人的簡稱。

客家人是中國唯一沒有按地區命名的漢族,主要分佈在華南地區,特別是粵東、粵北、閩西、贛南、臺灣西北等山區。

由於客家人的傳說是古代原始人的後代,客家方言也被稱爲“中原古音”,要釐清客家方言是否是中原古音,首先要釐清客家人是否是北方移民的後代。

??客家分佈區

據羅祥林等客家學者早期介紹,客家人從中原遷徙的時間有五六次:第一次是秦始皇時代;第二次是西晉晚期的“永嘉起義,南下穿”;第三次是黃巢起義時期晚唐;第四次是北宋“京康南”;第五次是明末清初,因爲這些移民多次來到客家聚居區,有新老遊客。

??永嘉變亂後南遷路線及移民區分佈

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它囊括了中國移民史上所有大規模的移民事件,南方哪個地區沒有北方移民的歷史和傳說?廣佛人,甚至越南人,也自稱是秦國將領屠遂和趙拓的後代,此外,早期的北方人移居南方,還有客家人和福建人

所有人

沒有什麼

關係。

以永嘉南渡爲例,被寵壞的中原學者將奔赴贛南山區,這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事實上,文人首先關注的是孫吳時期發展起來的長三角,王勰家族接管了寧邵平原會稽縣,東晉南朝時期,江蘇、安徽主要沿江設橋州縣。

東晉陽虛州華僑縣衆多

相比之下,當時進入江西的難民寥寥無幾,整個長江沿岸的江西華僑縣只有6個,”江西和湖南位於安徽和湖北的南部,遠離中原,”中國歷史地理的奠基人譚啓祥說,因此,難民人數很少,他們的地區僅限於北部的一小部分,”

“旬陽縣(今九江地區)有西陽縣、新蔡縣、安豐縣、松滋縣、洪農縣、太原縣等,”徐懷林當時的江西史稿說,進入江西的難民主要定居在旬陽縣,他們不會再南下。

??晉東江州

在我國南方,當地媒體上關於“最真實的古代中原後裔,最真實的古代中原語言”的說法層出不窮,福建一家媒體說,他們採訪了福建省的一位文化學者,福建保留了中原古音,福建人是古代原始人的正統後裔,臺灣省更是強大,它將外人所稱的“福祿”解釋爲“河洛”,作爲福建人起源於中原河洛地區的證據。

然而,語言學家通過《詩經》和《楚辭》的文獻推斷,河洛的上古音是嘎嘎嘎,而嘎嘎拉克則是通過《秋韻》的文獻推斷出的河洛的中古音,這兩種讀音距離閩南“福老”的霍洛音有一千多里之遙,這和南方的家譜是一樣的,南方的家譜一般都是僞造中原貴族的,這是給自己臉上戴金的行爲,這是中國文化界的普遍現象。

臺灣出版的《漢語·河洛語音》一書

客家人源於“他說”而不是“聲稱”

客家稱謂的由來,從“其他稱謂”到“自我稱謂”已被普遍接受,“客家人”一詞直到清代嘉慶時期纔出現,只是他所說的衆多客家人中的一個,明末清初,由於戰爭等原因,閩粵贛交界處的居民遷往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的中部和沿海地區。

這些移民在江西被稱爲“廣東人”、“廣老人”、“彭民”、“懷遠人”和“客家人”,在湖南被稱爲“彭民”、“閩粵人”和“客家人”,在廣西被稱爲“新民”,在四川被稱爲“土光東”,在廣東中部地區被稱爲“客家人”。

如果說“客家人”這個名字是明末閩粵贛之交採用的,那爲什麼這個地區的移民不把這個驕傲的名字帶到江西、湖南、廣西和四川呢?

客家人的“自強”在清朝中期甚至更晚。

清代,和事佬徐旭曾在《嘉慶風湖雜記》一書中寫過一段話:“客語雖與內地各省略有不同,但讀音卻十分正確,因此,當我一開始離開湘京的時候,我可以到處交流,但是,它仍然不強,與當地的風俗和語言一樣,當地人(廣東人)仍然叫我客人,因爲他們的風俗語言和我的不一樣,我的客人也叫自己客人,因爲他們的風俗語言和我的不一樣。

“客人是對地球的,如果地球和客人的習俗和語言不可能相同,那麼地球就來自地球,客人就來自客人,地球就是地球,地球就是我們的客人,因爲害怕它會持續幾千年,甚至今天,”這段話表明,“客”是山區當地平原人(即廣東人)給客家人起的第一個名字;後來,他所說的前“客”被客家人使用併成爲自己的名字,但他並沒有清楚地使用“客”這個詞。

??徐旭增《風湖雜記》

客家話最早在當時的官方記錄中使用,據《長寧縣誌》引自《玉帝通志》93卷《嘉慶廣安縣誌》:“建縣時,傳說客家人來自福建,”“永安縣誌”也引述:“從江邊、福建、潮州、回族遷到著名客家,”“方言中有土著(廣佛人)和客家人,唐宋以來,在清初建立民族的都是原住民,客家人來自上杭,回族、邵族、賈族、民族都來自上杭,”

海巖人朱希祖(章太炎的徒弟、羅祥林的老師)在《客家學概論》序言中寫道,廣東人的不禮貌行爲,他在書中說:“廣東人生活在自己的主人家裏,甚至客家人也叫他們屈安人?客家人不是廣東人,也不是漢族,因此,優秀的客家人是根據自己的特點寫書的人,他們是漢族人,”

在這裏,我們不必過多地研究羅的“五次遷徙”理論,是否存在五次遷移到同一地點的可能性,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客家人把“客家人”(廣佛人旁邊)變成“客家人”(中原人),臺灣人把他解釋成“傅老”叫自己“河洛”,這是一樣的,最初,“客家人”是當地人(廣福人)對這些客人的稱呼,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逐漸被客人所接受,成爲他們的自我認同。

20世紀30年代以來,由於羅祥林等客家學者的研究,客家人系的概念逐漸形成,此後,僅在廣佛使用的“客家人”概念首先傳播到閩粵贛客家大本營,最後影響到移民到廣西、湖南、四川的客家人,代之以“棚戶人”、“閩粵人”、“廣東人”等名稱,成爲他們的自我認同。

羅祥林客家學概論

客家人的語音特徵並不古老

在釐清了客家人的概念之後,就方便我們瞭解客家話的歷史水平,客家話不是古代秦漢的語言,如前所述,徐旭曾聲稱“雖然來賓的語言與大陸各省不同,但閱讀的聲音非常好,”

這裏的讀音是不是意味着它接近中央廣場的古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