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有記者向外交部長王毅提問: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美國民衆好感度創下歷史最低,中美甚至可能會爆發衝突,是否會擔心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王毅部長的回答是:在美國陷入疫情後,中國向美方捐贈了大量急需的醫療物資,並且還爲美方在華採購提供了很多便利,僅口罩這一項就向美方出口了120多億以上,相當於爲每一個美國人提供了將近40只口罩。

遙想我國疫情爆發初期,美國社會中有很多企業和個人向我國捐贈了醫療物資,但是美國政府並沒有捐獻一絲一毫,在如今美國疫情依舊沒有好轉的情況下,我國不計前嫌地向美國捐獻醫療物資,並且爲美國來華採購打開方便之門,包括王毅部長所說的出口近120億以上的口罩,但換來的卻是無故的抹黑。美國政府善於操作國際輿論,以此來獲取自身最大利益,他們做出的任何事和說出的任何話,其背後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全球疫情爆發後,美國首先指責我國故意隱瞞疫情,隨後用停繳會費的方式威脅世衛組織,然後美國指責病毒是從我國實驗室流出的,不過最終被世衛組織打臉,美國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試圖讓我國爲他們的抗疫不力買單。此外,澳大利亞更是心甘情願爲美國充當馬前卒,曾提交過兩次“獨立調查”我國的申請,不過最終變成了“全球調查”。美國的最終目的就是爲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避免我國的崛起而帶來的中美競爭。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就像王毅部長所說的,中美兩國確實存在不少分歧,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兩國沒有合作空間,中美兩國最需要做的就是互相借鑑和分享抗疫經驗,助力兩國的抗疫鬥爭(然而美國並沒有拿得出手的經驗)。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美國從2019年設立的“實體清單”中,裏邊有很多中國企業、機構等都遭到美國限制,其中的華爲更是引起了國人的憤怒,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不僅會讓中美關係變得更加緊張,還會損害中美人民的利益。

總而言之,在資本家的世界中,極力遏制中國的崛起是美國的戰略目標,而中美兩國的合作只能停留在表面,更深層次的合作一定會有違美國的戰略目標,爲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代表他們利益的美國政客無不在想方設法的限制我國發展勢頭。就像他們從來不關心人們是否有錢治療新冠肺炎一樣,他們不會考慮因爲中美關係損傷導致美國民衆利益是否受損,只要上層人士能夠有利可圖,底層民衆的生死都不算什麼,底層民衆的利益又算得了什麼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