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本文由麻辣讀史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身體折磨和精神折磨哪個更爲可怕?在古代,各朝各代爲了處罰犯人設立各種五花八門的刑罰。這些刑罰中不乏有極其殘忍的,如車裂,炮烙,剝皮,烹煮等,這種都是直接致死的且都屬於對人的身體進行的一種極端的肉體懲罰。發明這些刑罰的多少有些心理變態,在古代朝代的不斷更替中,很多較爲開明仁慈的君子覺得這些刑罰過於殘忍逐漸廢除了不少。然而,肉體懲罰只是初級的,有些刑罰看起來無關痛癢卻是高於肉體摧殘的精神折磨。

髡刑

夏商周時期流行一種名爲髡(kun)刑的恥辱刑,髡刑起源於周,當時王族中犯宮刑者,那時還沒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但是還是要處罰,所以就以髡代宮,即斷長髮爲短髮。到了秦代,直接演變成爲一種剃除受刑者鬚髮的刑罰。具體是將犯人的頭髮和鬍鬚全部剃光,在古代人們認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孝之始也!對於頭髮是賦予特殊涵義的,你肯定聽說過結髮夫妻,女子將頭髮剪下給鍾情的男子爲定情信物,所以頭髮對於男子還女子來說都是十分重要且私密的東西。

雖然說古代也是有剪髮的習慣,但是需要挑個良辰吉日,沐浴焚香,再請專門的剃頭匠來,也是剃掉一點點。所以這種直接剃光了就是對他的一種羞辱。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流行;佛教徒在當時被人蔑稱爲“髡人”,就是因爲那些和尚又是剃光頭的,又是不結婚,在世俗眼裏是大不孝的行爲 。

剃髮令和剪辮令

在明末清初,清朝爲了顯示自己滿族的高貴更是爲了顯示對漢族的統治地位,多爾袞發佈剃髮令。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其實就是對整個漢民族實行髡刑,剃去頭髮,僅留腦後銅錢大小的頭髮編成辮子,又叫“金錢鼠尾”,並削去華夏衣冠改成滿人“長袍馬褂”裝束。

其用意就是對除了滿族外的各民族的的羞辱,以達到對滿族文化認同的目的,同時也是爲了削弱各民族的反抗意識,實現滿清殖民當局對中原古老民族的的降服與歸化。結果引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對與抵抗,最後以清政府血腥鎮壓爲結束。等到清末民初,孫中山先生認爲剃髮是國人被奴役的象徵,於是發佈剪辮令。如此看來,看似無關痛癢的髡刑其實是凌駕於其他肉體懲罰的十分嚴重的精神層面的刑罰。

裸刑

與同樣是屬於精神折磨的刑罰還有專門針對女性的裸刑。在黃帝制衣冠,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中國的“穿衣文化”的世界觀就形成了。尤其周代禮儀制度開始,衣冠服飾更是成爲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裸露往往是一種有傷風化,不知廉恥的行爲,而且後期更是直接與性掛鉤,因此在中國人常常以裸體爲恥。

而在古代中國的女子地位一向不是很高,對於犯下死罪或者淫亂罪行的女子更爲世人所不齒。爲了顯示對這些女子的懲罰,普通的懲罰似乎難以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因此,往往就會處以裸刑。而官方民間對此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不會覺得這樣有傷風化反而是十分恰當的處罰。

裸刑可以算作中國古代史上統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古代女子淫刑了,裸刑處決在奪去犯人生命的同時也在貶低他的身份,侮辱他的人格,尤其是把女犯的衣服剝光後處刑,除了貶低其身份之外還額外起了一個羞辱的作用。強迫女性裸露的這些場面傳達了女性沒有尊嚴、不知羞恥、對其身體沒有任何主權、其身體不過是男性把玩的物品和泄慾的對象等信息,更包括了更深刻地對婦女歧視、壓迫和貶損的意義。這種精神和肉體雙重摺磨,是毫無人性可言的。好在時代在進步,這些都已經成爲過去。

不只是在中國,西方國家也存在着很多酷刑,這本《人類酷刑簡史》探究了對各種懲罰、酷刑、逼迫和折磨方式的有計劃使用。帶領大家走進古羅馬的競技場、中世紀地牢、宗教裁判所、宗教審判大會、女巫審判和糟糕的監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