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開封,楊家湖與潘家湖隔開,一清一濁,涇渭分明。諸多文學作品中,潘仁美都是以奸臣的形象出現,好像整個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都是他一人造成的。今天,咻咻要和大家聊的就是潘仁美的原型潘美。

潘美是北宋名將。後周時期,他能征善戰,敗北漢,徵高平,戰功赫赫,憑軍功成爲後周的重要將領。北宋建立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他沒有因此事出名,卻因爲另一件事情成爲了千夫所指的對象。

我們先來看潘美的爲人,再來說他與楊家將牽涉的那件事。

陳橋兵變之後,陝州有一名主將,名字叫做袁彥,正在修葺武器,操練兵馬,意圖叛亂。北宋初立,朝政不穩。若是有人再叛亂,必會致時局動盪不安。宋太祖派潘美去。他單騎入前去談判,大有三國名將關羽的氣概,面對森然兵器,潘美絲毫不懼,與袁彥周旋,感動袁彥入朝面見趙胤。此事證明他有膽有識。

再說一件事。當宋太祖進入皇宮之中,發現了周世宗尚在襁褓中的兒子。趙普等主將心狠手辣,一致認爲斬草除根。宋太祖兩難,周世宗在位時,對他十分不錯,殺了未免對不起周世宗。不殺吧,他也擔心將來會埋下禍根。

正在兩難之際,宋太祖發現了沉默的潘美,強令他表態。潘美爲難道:“殺了吧,陛下對不起周世宗;不殺吧,陛下必定對我起疑。我也很是爲難。”宋太祖一笑:“這樣吧,他就將由你撫養。”潘美處事沉穩,前面提醒宋太祖不可殺,後半句將自己處於不被懷疑的地步。既聰明又仁義。

這樣的一個名將,他與楊家將是怎麼發生關係的,又怎麼背了千古罵名?

這要從公元986年說起,遼國政局動盪。繼位的宋太宗急於收復被遼國佔領的土地,兵分三路,進攻遼國。沒成想,遼國蕭太后精明,讓宋朝連喫敗仗。宋太宗下令撤軍,着西路將領潘美護送百姓撤退。楊業,後世文學作品中時常提到的楊令公,他建議:“我們首先的任務是保護好百姓撤退,不宜與遼國開戰。”

監軍王侁不樂意了,使出激將計:“楊業你不是很能打嗎?我們有數萬精兵,怕他們做什麼?”緊跟着一衆大將附和,激楊業說,你不是楊無敵嗎?楊業一氣之下,帶軍前去迎戰,臨行前希望潘美能接應一二。在陳家谷口,楊業的親生兒子戰死,楊業被捕,絕食而死。一代名將就此隕落。他終沒有等到潘美的接應。

縱觀整個事件,一切都是監軍王侁的一意孤行。這不得不說宋朝的一個現象,重文輕武。王侁作爲監軍,是文官。作爲主將的潘美,名義上是宋軍的主事者,其實任何事都要聽王侁的指揮了,他做不得主。被掣肘之下,連接應楊業都沒能做到。與其說楊業是潘美所害,不如說是王侁所爲。真正的兇手,是宋朝重文輕武這個奇怪的制度。

也有人說,潘美之所以沒有接應,是因爲嫉妒楊業的本事比他大,不存在的。潘美的女兒貴爲皇后,人家說什麼也是國丈,會忌妒楊業嗎?家有百萬的人,會忌妒萬元戶嗎?不可能!

綜上所述,咻咻認爲,潘美是一代名將,對楊業的身死負有一定責任,卻不是主要責任。他揹負了禍害楊家將的罪名,直到現在還被人唾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