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回老家村子裏去了一下。不禁唏噓,村子裏好多院子都沒人住了,但是房子還是放在那裏,院子裏都長着草,樹都長了懷抱粗了。村子裏的年輕人都往出走,留下的老人們一年一年逝去,人也就越來越少,空院子越來越多。

仔細想想,這些年的房屋遷徙路線,不禁得出這樣的結論:

我們不斷爲了新的目標,放棄已經擁有的。有的人爲了詩和遠方,扔下了現實的麪包,去擁抱理想。而我們周圍的許多人,在衣食住行的“住”上面,也是窮盡心思。

我家在晉南的一個縣城裏。記憶中,幾十年前,這個縣城沒有超過4層的樓房。每當蓋起一棟新樓,那麼總有瞧新鮮的人們去興致勃勃地去爬樓梯,看看新樓是什麼樣子。

隨着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縣城的建築也在一年一年的變化之中。

早年間的住房,整個縣城都是一片片的平房。慢慢的,90年代開始,有了商品樓。於是第一批嚐鮮的人,買了商品樓,住在了爬樓梯的樓房裏。於是,住着老式平房的人們,就羨慕住樓房的。因爲住平房每年冬天都要自己燒煤爐,燒暖氣,麻煩得很。而住上樓房,就有燒暖氣的了(此時還不是集中供暖,是一棟樓一個鍋爐房的供暖方式)。非常省事。

在這一時期,農村家家都是大院子帶平房,而城裏住戶都是小院子平房。於是農村人還看不起城裏的小院子房子。村裏的大院子,我見過甚至有2畝地的,在院子裏種了好多菜,自給自足很舒服啊。

然後呢,繼續發展,到了2005年左右,我們這裏縣城開始出現高層帶電梯的住宅樓了。都是一水的18層樓,剪力牆結構的。於是,從這時候開始,住老式樓房的人們,又開始動心思,準備攢錢買電梯樓了。爲什麼呢?電梯樓房不需要爬樓梯,方便啊。老式樓房一層大概20個臺階,上到5樓急需要爬100個臺階。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爬樓梯就是個事兒。尤其是有時候還要買東西提着東西爬幾層樓,那就是很大的負擔。

有這樣的需求,電梯樓就越蓋越多。現在放眼看去,像個小城市的樣子了。高層住宅已經連片了,而且,以後也很少蓋6層的低層住宅樓,因爲地皮的價格已經起來了,所以開發商蓋低層不賺錢,要蓋都是高層了。

但是放眼看去,縣城裏也有幾個新開發的高級住宅區,都是一棟一棟的單戶小洋樓別墅,一戶就是一棟,帶個小院子。當然,價格也是很可觀的。於是,住了電梯樓的,又開始羨慕能住起小別墅的了。

想想這些年,住房的變遷,從平房到別墅,真是一路走來感觸多啊。

這正是,住平房的想住電梯樓,住電梯樓的想住別墅,那麼住別墅的在想啥呢?你知道嗎?

(本文文字由百家號作者年輪歷史原創,配圖來自網絡;配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