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2日上午,寶應實中文物移交儀式在縣博物館會議室舉行。寶應實中向縣博物館移交了兩塊清代石刻。移交儀式由縣博物館館長倪學萍主持。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遺產科 喬明峯科長、縣教育局祕書科陳燕生主任、寶應實中辦公室石書貴主任、縣博物館唐華榮副書記等領導和博物館工作人員代表參加活動。喬明峯科長、陳燕生主任爲移交文物揭幕。

縣博物館唐華榮副書記對本次移交的文物相關背景進行了簡要介紹。這次移交的兩塊清代石刻大小分別爲35*23*15cm,37*22.5*12cm,爲漢白玉質地,兩塊石面均描邊陰刻有楷書“聖旨”二字。據初步推斷,爲清代坊表建築構件。坊表多爲古代表彰功名、節孝所建。據初步統計,寶應縣記錄在案的坊表有69處之多,而實際數量要遠超於這個數字。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百歲坊、鼎甲坊、天下第一名山坊等,歷經多年,多數坊表傾塌,構件石刻多被移至戚烈婦節孝祠內,也就是今天縱棹園及實驗初中這個範圍。兩塊石刻的發現,爲我縣清代豐富的歷史人文提供了實物佐證。

文物發現人、寶應實中保安隊長黃瑞紅介紹了文物發現和保護經過。近期,寶應實中葉挺路校區在原址進行拆除重建,在拆除原有建築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兩塊石碑。一些文物販子聞風來到學校,多次提出私下收購要求。但學校黃瑞紅等保安,文物保護意識強,拒絕了文物販子的金錢誘惑,立即向學校領導報告,並對兩塊石刻進行了嚴格的保護。直至縣博物館、縣公安局文經保大隊、縣文體廣旅局相關領導持合法手續,纔拿出石刻,供專業人員鑑定、收藏。黃隊長等保安同志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得到了各位領導的一直讚賞。移交儀式上,縣博物館館長倪學萍爲黃瑞紅同志頒發了榮譽證書。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我們每個人有義務、有責任守護好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寶。我們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夠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守護好文物,就是守護城市歷史,更是爲我們的子孫後代守住文化根脈。往昔,文物帶着祖先的智慧與榮耀,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歷史輝煌;今朝,文物又成爲溝通古今的橋樑,是每個市民引以爲榮的城市瑰寶和‘名片’,需要我們以赤誠之心去守護、去傳承。”喬明峯科長在儀式上致辭。

倪學萍館長最後講話。“本次移交儀式之後,寶應博物館將對移交文物進行進一步研究,充分發掘文物的歷史訊息和文化價值,並在日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對外展示。博物館將通過這些‘回家’的文物,向公衆傳達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不斷推動全社會形成重視文物保護、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氛圍,讓全民共享歷史文化的寶貴結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