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啓開元,治宏貞觀”是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對女皇武則天的評價,短短八個字,卻非常精闢地概括了這位獨一無二的女皇的貢獻。也正因爲她的獨一無二,才讓後世始終對她的種種傳奇癡迷不已,包括陵墓。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82歲高齡的武則天在上陽宮仙居殿病逝。這位傳奇的女皇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臨終之際還特地吩咐去帝號、以皇后的身份與丈夫高宗皇帝李治合葬乾陵。

現如今的乾陵早已經成爲了旅遊景點對外開放,去過乾陵的遊客一定不會錯過這裏的無字碑。這塊碑是武則天所立,但後世卻對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說這是武則天狂妄的表現,認爲自己一生的功德無法用用文字來記錄。但也有人說這正好是女皇胸懷博大,把自己的是非功過交由後人評說。歷史上乾陵多次被軍閥所覬覦,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一定不會缺少值錢的陪葬品。

黃巢起義時,爲了解決大軍的開支,就打起了乾陵的主意。黃巢調動40萬大軍開始盜掘乾陵,可是溝都挖了40多米深也沒挖出墓道口。之後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也嘗試過盜掘乾陵,但也未能得手:“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調動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四處爆破,依舊未能找到墓道口。連炸藥都炸不開,乾陵在人們心中的感覺也愈發神祕。

在乾陵的外面,最讓人好奇的不是無字碑,而是那61個無頭石人。由於石人只有身體而沒有頭,所以歷代都無法確認,這61個石人究竟是什麼身份或是具體的哪些人。這個問題困擾了歷代史家上千年,對於石人的身份有了各種猜測,但也始終只是猜測。

直到1974年,附近的2位農民在自家地裏幹活時,才意外破解了這千年之謎。二人在鋤地時鋤到了一塊石頭,爲了把它清理出來,索性決定“連根拔起”。但是將整塊石頭挖出來之後,他們卻驚訝地發現,這塊石頭居然被雕刻成了人的頭像,並且還有斷裂的痕跡。

兩位農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也隱約察覺到了這其中可能牽扯到不得了的文物。二人當即決定向文物保護部門上報,在當地研究員的建議下,二人在這枚石刻頭像的附近又進行了尋找,果然又挖出了許多相似的頭像。就這樣,困擾歷代上千年的無頭石像之謎,被兩位淳樸的農民給破解了。

在將頭像和身軀組合好之後,考古學家終於解開了這一千年的祕密。原來這些石像並非中原人,而是塞北的突厥人。他們的五官特徵和中原人有着明顯的不同,髮式也有着明顯地不同。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石像上發現了一些文字,例如“吐火羅王子持羯達犍”、“木俱罕國王斯陀勒”等,這些都是突厥的部落首領。所以這61個石像,原本應該是爲高宗皇帝和武則天“守陵”的突厥首領。

雖然武則天取代了李唐建立武周,但依舊是盛唐的延續,這種延續除了制度上的,還有思想上的。大唐“內外諸夷,凡敢稱兵者皆斬!”的威武霸氣,也被武則天所繼承和發揚,萬國來朝的壯麗景象依舊延續。

石像的身份之謎被破解後,又出現了新的疑惑:石像的頭爲何會齊整整地被破壞?

對於這一問題,大致觀點可以分爲兩類。第一種觀點認爲是天災所致,畢竟歷史上曾發生過以乾陵爲震中的地震。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爲應該是人禍所致,因爲武則天生前樹敵太多,仇家的後世子孫打不開乾陵的地宮,就只能拿這些“守陵”的石像撒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