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常昊:線上發展圍棋,這是新常態

“在特殊時期,包括LG杯棋王戰這樣的世界賽事,還有像新人王這樣的全國賽事都可以在線上舉行,應該說是圍棋相比於其他競技體育的一個優勢。”

作爲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常昊說出這番話時正身處第24屆“馬橋杯”中國圍棋新人王賽決賽現場。一個多月前,這項賽事成爲了疫情發生以來國內的第一個大面積向線上平臺“搬家”的職業圍棋頭銜戰,如今,它又“帶頭”迴歸線下。

6月15日,上海閔行馬橋鎮旗忠森林體育城網球中心裏,兩位“00後”棋手屠曉宇五段和王星昊五段面對面展開了三番棋對弈。在一番戰中,屠曉宇執白二又四分之一子勝王星昊,先下一城。

從線上到線下幾乎“無縫對接”,這成了棋類運動在疫情期間醞釀的發展新思路,就如常昊所說,“線上和線下結合,其實挺好的。”

線上迴歸線下,中國圍棋步入正軌

“馬橋杯”中國圍棋新人王賽是中國圍棋協會和上海棋院主辦的一場傳統賽事,至今已舉辦了24屆。5月11日,當這項賽事在上海棋院舉行開幕儀式時,它是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內第一個大面積向線上平臺“搬家”的傳統職業圍棋頭銜戰。

過去一個月裏,從本賽32強到半決賽,32位年輕棋手分別在北京、上海、杭州和成都四個分賽區進行網絡平臺的對弈。彼時,國內疫情雖然整體向好,但國際疫情嚴峻,幾乎所有的競技體育賽事都全面停擺,但包括圍棋在內的棋類運動,順利轉戰網絡。

如今,圍棋又先於其他的職業體育賽事,率先回歸線下。

“本次賽事不是疫情以來第一個正式恢復的全國比賽。”在決賽現場,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表示,在這場新人王賽之前,第19屆中國圍棋西南棋王賽已經實現了“面對面對弈”,但林建超依舊肯定了這場新人王賽起到的“帶頭作用”。

“但這場比賽也有個第一的頭銜,它是第一個以青年棋手爲主要對象的棋賽。上海帶了個好頭,以責任感和使命感加速青少年棋手的成才。”

新人王賽和西南棋王賽的順利舉行,其實算是中國圍棋協會“迴歸線下”的序曲。

“按照計劃,7月初男子圍棋甲級聯賽就會開幕,七月底是女子圍棋甲級聯賽。”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常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新人王賽的成功“落地”也是爲了之後的聯賽打好了基礎。

“在防疫上我們準備了很多措施,首先肯定是要得到當地衛健委的同意和批准,然後在賽場上儘量選擇更加空曠的佈局,不要挨在一起,保持相對距離。”

就如常昊所說,爲了保證賽事的安全,圍棋賽事也啓用了更多高科技的輔助,“我們可能會有自動記譜的軟件或者攝像頭。”

線上圍棋有利有弊,缺少儀式感

如果沒有過去一個多月裏,新人王賽在網絡平臺上的順利開展,屠曉宇五段和王星昊五段兩位年輕人,可能也無法在6月中旬就通過積分脫穎而出,坐在上海旗忠森林體育城網球中心的棋盤前,面對面爭取新人棋王的頭銜以及12萬元的冠軍獎金。

網絡平臺,成了包括圍棋在內的棋類運動對抗疫情影響最重要的助力,甚至成爲了棋類特別是圍棋在未來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覺得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其實挺好的。線上對弈更加方便,隨時都能找到合適的對手,隨時可以訓練和交流,也就突破了場地的影響。”

常昊肯定了線上平臺對於圍棋的價值,特別是在疫情發生的這段特殊時期,線上的圍棋賽事解決了很多“無法聚集”的問題。

常昊以上海爲例,“每個月的級位和段位比賽,據我所知就有2000多人,目前聚集幾千人的活動,顯然是不現實的,但通過線上的比賽和考覈,棋手就可以獲得段位或者紀位證書。”

不過,在常昊看來,網上對弈也存在一定的劣勢和侷限性。

“我們以前把圍棋叫做手談,就是因爲圍棋也是一種交流。”常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如果都是隻在線上的話,缺少一個氛圍,也缺少了一種儀式感。其實圍棋不僅僅是勝負,它還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因素在裏面。”

當被問到網上對弈對職業棋手的影響時,常昊自己也笑了,“對年輕棋手來說,他們從小就在電腦上學習棋譜,在電腦上訓練,所以正式比賽在網上還是在棋盤上,可能沒那麼大影響。但是像我這樣年紀大一些的棋手,或者是像芮乃偉這樣更年長一些的棋手,可能對狀態影響就很大。”

圍棋發展有了新思路,細節仍需完善

不論如何,線上棋賽填補了圍棋在疫情期間無法面對面對弈的空缺,甚至成爲了中國圍棋協會在未來發展圍棋運動的新思路。

中國圍棋協會在幾個月前就順應疫情防控的需要,推出了多項線上考覈和評定,青少年棋手可以通過線上對弈來獲得業餘級位和段位證書。

“前一段時間在湖南和山西都已經開始慢慢推廣起來了。”常昊在採訪中已經勾畫出了“線上結合線下”的發展藍圖,“當然,現在這個計劃纔剛剛起步,但今後線上的考覈可能會在一段時期成爲圍棋考覈挺重要的一部分。”

當然,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和副主席常昊都強調了這種線上圍棋考覈的計劃還存在着一些細節上的不足。

“包括線上考覈的公平性,我們都還是需要進一步考察。”林建超在決賽現場表示,“中國圍棋協會可能也會考慮通過增加考試來考覈級位和段位。”

不過,過去幾個月時間網絡對於圍棋賽事的幫助,多少已經證明了這是一個順應趨勢的發展方向——相比於健身、籃球和足球這些需要面對面指導技術動作的項目,圍棋更容易在網絡上進行教學。

“其實這是一個契機,可以讓更多圍棋教育機構進行轉型。”常昊對這種“線上結合線下”的發展思路充滿信心,圍棋也有機會藉此得到更多的關注,“那些本來就有線上教學的機構,則可以更好地發展線上教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