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大興其道,從商業模式到所處行業百花齊放、各有不同。

那麼互聯網創業和財富的本質是什麼?

從某個角度來看,答案很簡單,流量的低買高賣

爲了方便說明,我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趣頭條。

趣頭條是一家內容資訊平臺,2016年6月正式上線。

趣頭條上線10個月,用戶就從0增加到600多萬。

趣頭條上線18個月,日活過千萬,拿到騰訊領投的2億美元融資。

2018年9月14日,趣頭條正式掛牌納斯達克交易所。

兩年上市的趣頭條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爲什麼趣頭條發展這麼快?

答案很簡單,用金錢換流量。

用戶閱讀有錢賺,在趣頭條閱讀時間越長,獲得的獎勵越多。

趣頭條主要有“補貼”和“收徒返利”等獎勵方式。

用戶在簽到、閱讀、評論、分享的過程中均可獲得不同數量的金幣獎勵,這些金幣又可以按一定比例兌換成現金。

趣頭條的用戶還通過收徒實現增長裂變,通過邀請好友註冊就可以獲得相應現金。

早在2018年,就有媒體報道稱,在趣頭條的排行榜上,總排名第一的用戶一共收了41832位徒弟,拿到了8萬多元的獎勵。

趣頭條這種接地氣的現金補貼方式,在收入不高但時間充裕,且依賴熟人社交關係網的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中收效甚好。

在應用商店中,“好用”、“能賺錢”、“到賬快”是用戶對趣頭條的常見評論。

用現金低成本獲得三四線城市人羣的流量後,趣頭條再轉手把流量高價賣給廣告商。

所以趣頭條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內容資訊平臺,但它本質上是一門流量生意,賺的就是流量的差價。

當然它的成功不只是花錢買流量這麼簡單,還因爲它的流量處理效率。

花錢買流量看起來很簡單,只要有錢誰都能做。

但如何把這些流量通過各種方式變得更精準,更有價值,再高價賣給廣告商,考驗的就是一家公司的綜合實力了。

有人覺得趣頭條的模式不可持久,但最近趣頭條發佈了最新的財報,2019年全年營收55.7億,同比增長84.3%。

放眼互聯網,不管阿里這樣的電商,或者微信這樣的社交應用,還是頭條、抖音或者微博這樣的資訊平臺。

甚至放眼全球,不管是谷歌、亞馬遜還是Facebook等等。

雖然身處行業不同,模式不同,贏利方式不同,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爭奪流量的生意,賺的就是流量的價差。

作爲全球最大的廣告商,全球最有流量的公司之一,谷歌依然會購買流量。

谷歌會在每年巨大的廣告收益中,拿出至少20%以上的的資金來獲取流量,即Traffic Acquisition Costs,流量的收購成本。

谷歌是蘋果 iOS系統的默認搜索引擎,爲什麼蘋果默認谷歌做搜索?

因爲谷歌掏了錢,我們看看爲了成爲蘋果的默認搜索引擎,谷歌掏了多少錢?

2014 年穀歌出了10 億美元,2017年變成30億美元,2018年這個數字變成95億美元。

這就相當於谷歌從蘋果那裏購買了流量,這樣的購買行爲還有不少。

谷歌每年至少會花費179億美金來到處買流量。

谷歌低價購買流量,經過處理讓流量更精準,再銷售給其他商家,比如亞馬遜、facebook,以及所有在Google上打廣告的人。

和谷歌一樣,亞馬遜也在大量買流量,特別是向谷歌買流量。

亞馬遜經過數據算法,把購買來的流量變得更精準更有價值,再賣給平臺上的商家。

所以不光是趣頭條,谷歌、亞馬遜這些巨頭一樣在做流量生意,其他互聯網公司也都一樣。

有人很奇怪,因爲他看到一條新聞說今日頭條也在買流量。

於是來問我,今日頭條本身就有巨大的流量,它爲什麼還要買流量呢?

答案很簡單,正是因爲它有巨大的流量,它才能發展出更高效的流量處理增值模式;

所以它可以購買更便宜的流量,通過增值賣給廣告商,獲取更高的利潤。

總結一下,互聯網生意的本質之一就是流量生意

如果你找到什麼模式,不管是資訊、社交,還是其他什麼模式。

除了自身產生的流量外,只要能讓流量增值,那麼你就可以通過大量購買流量,再倒手賣出獲利。

因爲互聯網的邊際成本低,流量又有規模效應,一旦這樣的模式跑通,就是一條財務自由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