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姜夔的人都知道,姜夔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情事。他早年客居合肥,遇到了一對善彈琵琶的姐妹,並與其中一位結下了不解之緣。可惜因爲各種原因,兩人不得已分開。姜夔用情至深,他將這段感情寫於他的作品中,在他的詞作中,將近四分之一的作品都與這段感情經歷有關。

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這首詞,也是如此。淳熙十年,也就是1189年,姜夔在苕溪,遇到了一位風塵女子,聯想到自己漂泊江湖,寄人籬下的生活,他對這位女子起了憐憫之心,不知不覺間,也想起了他那段刻骨銘心的情事,感動之餘,寫下了一首《鷓鴣天》。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紅乍笑,綠長嚬。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雲。

京都洛陽的這位絕代佳人,因何事像風中飛絮一樣飄落到山溪渡口來。籠鞋中微微露出鴉頭襪,彷佛凌波而來的縹緲仙子。

朱脣露出淺淺的笑,黛眉緊蹙,有誰與她共度這美好的春天呢?鴛鴦什麼時候習慣獨自棲宿,不如化作西樓上空的一縷雲。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京洛風流絕代人”,這位芳華絕代的風塵女子,看她的絕色容顏,應該是來自京都洛陽。“因何風絮落溪津”,可是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她流落到此偏僻渡頭呢?姜夔用了“風絮”來形容這位女子的身世,因爲姜夔屢試不第,生活落魄,靠着朋友的救濟以及賣字畫爲生,一生漂泊江湖。他的生活與這位女子相似,都如同柳絮一般,隨風飄搖,流落到這個偏僻渡口。

“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這兩句描繪了女子的美。這位絕代佳人有多美呢?她穿着籠鞋鴉頭襪,步態輕盈,好像凌波而來的仙子。這裏化用了《洛神賦》的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這裏是讚美她高潔、飄逸,不同於一般的風塵女子。

過片兩句“紅乍笑,綠長嚬”,也是對女子外貌的刻畫。硃紅的嘴脣,露出淺淺的微笑,青黛色的雙眉緊蹙。“乍”表示的是時間短暫,與“長”相對。這說明她微笑的時間很短暫,而眉頭緊蹙的時間很長。她爲何笑,爲何愁,我們不知道。姜夔僅用了六個字,就寫出了女子的神態,也寫出了她內心的酸苦。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誰同度可憐春”這一句寫她孤獨的境遇。她曾是京洛絕代人,那裏有人陪伴她,如今流落此地,孤獨一人,姜夔也爲她感到不忍。春光無限,良辰美景,有誰能與她度過呢?到這裏,我們基本可以想象到這位風塵女子的遭遇,她在繁華的京師,曾經風光無限,不知爲何,如今淪落此地,無人與之度芳春。

“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雲。”“鴛鴦”在古詩詞中作爲夫妻愛情的象徵。“鴛鴦獨宿”,深層表面無人與之度春,只有孤獨一人。“何曾慣”流露出她的憶舊念往,至今仍然懷念舊感情。“化作西樓一縷雲”,化用了巫山神女和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姜夔說她化作西樓上的一縷飛雲,如巫山神女,不能忘懷昔日“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歡愉情景,表現了她對愛情的無限回憶和執着追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