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行業,一直都是人人嚮往的高富帥行業,投資大佬們,帶着億萬資金攪動市場風雲,一言一行都能對國家政治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我們從小就聽過太多太多“投資之神”的故事。比如索羅斯,比如巴菲特,比如彼得林奇,比如查理芒格。

故事中的投資大佬們,往往都似乎是天賦異稟,大多從小就生長在錦衣玉食的富貴之家,身上天然帶有投資的基因。比如巴菲特出生在議員家庭,10歲就開始跟紐約證券行業的人共進午餐,11歲就開始炒股;查理芒格的爺爺是聯邦大法官,很小他就開始思索投資之道;彼得林奇的父親是大學教授,11歲彼得林奇做球童的時候就開始跟着大人們聆聽股票故事。

本書的主角——弗朗西斯科·加西亞·帕拉梅思,恰好就是反傳統的投資人士。

①家庭普通: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個海事工程師,普普通通的公務員,父母親也從未給孩子什麼特殊的教育。

②學歷普通:大學教育是在一個不怎麼有名的公立大學,修讀的也是一個萬金油專業——經濟與商業科學專業,自認爲自己讀書從沒學過什麼經濟學道理。

③毫無職業規劃:讀完大學也不知道自己以後想做什麼,想去做外交事務,很快也放棄了。就像我們很多畢業生一樣,大學畢業帕拉梅思海投了很多簡歷,誰知道第一個就中了,英格列斯百貨公司,抱着試一試的想法進去了,15個月後就辭職去讀MBA了。

④從未接觸過投資:讀MBA之前從未接觸過投資,讀書期間還嘲笑室友是個狂熱的股民。碩士畢業後原本打算去永道會計事務所做分析師,誰知道因爲回覆人力的通知太晚,只能去了貝因斯特做投資分析師,僅僅是因爲這裏環境簡單、同事有趣和配套機制好。

這樣一個在作者描述中,從小平平無奇、長大了也懵懵懂懂的人,是怎麼才能夠成爲日後西班牙投資行業的“彼得林奇”呢?

縱觀全書,帕拉梅思的人生成功之道可以總結爲三個詞語:讀書、行動、思考。

01

讀書是通往成功之道的階梯

迷茫是每一個時代年輕人的通病。

年輕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快速成功,甚少有人願意沉下心來認認真真讀書。優秀的書籍是大師們智慧的結晶,真正的成功人士沒有不熱愛讀書的。

查理芒格就曾經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喫驚。我的孩子們都嘲笑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查理芒格熱愛書籍,甚至坐飛機的時候都要把飛機安全指南從頭到尾讀一遍,喫飯的時候還會把菜單好好研讀一遍,大量的閱讀讓他始終保持敏銳的眼光和靈活的思考能力,90歲高齡,巴菲特和芒格都仍然能夠牢牢掌控着伯克希爾哈撒韋這艘巨輪的方向。

帕拉梅思在16歲左右就開始了大量的閱讀,從最開始的西班牙和法國名著,例如加爾多斯、塞萬提斯和“九八年一代”、司湯達等,小說讓他接觸到了無窮無盡的人物和故事,始終保持一種開放的吸收狀態。隨後,歷史、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以及自然科學等書籍都是他的月度範圍。小說和非小說的大量涉獵幫助他建立了一個良好的世界觀。

這種廣泛的閱讀和對事物濃厚的研究興趣,同時在碩士期間大量的案例研究訓練,讓帕拉梅思逐漸形成了對自己的深刻認識,那就是自己不適合銷售或者領導類工作,他更喜歡潛心學習、反思,並且不斷閱讀。此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對自己的生活抱有一種非常開放的心態,敢於去嘗試和突破,不把自己侷限在某一個狹窄的範疇。

對於迷茫的年輕人,楊絳先生的話一語道破迷津是:年輕人,你是書讀得太少,想的太多!

帕拉梅思的經歷對於我們普通人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當你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的時候,不妨開始閱讀吧!

閱讀是第一步!

02

行動起來,

沿着自己選擇的道路堅定走下去

通過讀書,帕拉梅思建立了自己的初步人生髮展方向。那麼,在投資這條路上,他是怎麼做的呢?

1989年8月,帕拉梅思開始在貝斯因特上班,高度的工作自主性,他開始主動去研究上市公司,並且向三個股票經紀人和小規模的股權分析團隊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閒暇時間,帕拉梅思給自己定下挑戰,把西班牙上市公司出版物上所有的上市公司全部研究一遍。

在此過程中,他從《商業週刊》上認識了彼得林奇,對於彼得林奇的價值投資基本原理深爲認同,從此開始了自己三十年的價值投資之路。

價值投資經過巴菲特的驗證,被很多投資人士追捧,奉爲投資聖經,然而,真正踐行價值投資的理念的人卻非常少,這其中關係到深刻的人性問題,就像巴菲特說的一樣,“人們都想發財,但是沒人願意慢慢發財”。價值投資的目的在於能夠長期開展理性的投資行爲,要去分析標的公司產生未來收益的能力,併爲這些公司提供有競爭力的報價。本質上就是要找到被低估的標的,然後持續持有,跟隨公司一起成長。

價值投資是帕拉梅思三十年來一直長期堅持的投資理念,雖然帕拉梅思自己反思說,在牛市上這種投資理念可能遠不如同行,但是在熊市中,他的投資業績能夠遠遠超過同行,獲得穩定可觀的收益。帕拉梅思25年的投資生涯,從最初只有300萬歐元的管理規模,最高達到了65億歐元,投資業績是30倍。

25年時間裏面,帕拉梅思的投資起起伏伏,雖然整體業績可觀,但是中間也有很多次遇到危機,遭受質疑。例如1998年第一季度,西班牙綜合指數上漲了40.9%,但是貝斯因特基金只上漲了22.12%,遠遠不如大盤指數;1998年前三季度市場指數下跌了0.5%,貝斯因特基金下跌了3.5%,第四季度市場反彈17.26%,貝斯因特基金則下跌了7.65%……

諸如此類危機發生過好幾次,難能可貴的是,帕拉梅思仍然一如既往堅定自己的信念,始終關注投資的長期增值保值。

行動的過程中會有高潮,也難免低谷,一個皮球彈起的高度往往取決於它在低谷時受到的力,衡量一個人同樣如此,低谷中還能堅定信念努力奮起的往往纔是勇士。正如帕拉梅思自己說:

……我所說的路不會如你所願,不會再意料之中,更不會是所謂的“政治正確”,它僅僅是一條你自己認爲正確的路,是你自己人生不可動搖的必經之路。一步一個腳印會讓你越走越踏實,越來越堅定。

03

思考的力量,從方法上升到思維

投資行業,媒體上報道的所謂的“投資之神”時有出現,偶爾的運氣一擊造就了很多暴富神話,但是這些神話往往像流星般崛起又極速隕落。

但是那些能夠從投資中找到方法,並且將方法上升到思維,上升到投資哲學的層面,這種人少之又少,而只有這種人才能堪稱“投資之神”。

對於帕拉梅思投資人士產生深遠影響的有兩個名詞。

第一個是彼得林奇,他的價值投資理念成爲帕拉梅思貫穿整個投資人生篤信不疑的理念。例如經典的理論“投資你所熟悉的領域”、“必須自我分析”、“不要去預測經濟或者週期短期的市場情況”、“雞尾酒理論”等,這些理論經過巴菲特50年來不遺餘力的推廣,我們很多非專業投資人也都能唸叨兩句了。

第二個就是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默裏·羅斯巴德等,代表書籍是米塞斯的《人的行爲》、羅斯巴德的《經濟思想史》、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致命的自負》等。

奧地利學派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學派,思想理論遠遠不同於流行的新古典經濟學派,它是基於“人的行爲理論”,是一個持續的動態和創造性的過程。奧地利學派反對將自然科學方法應用於社會學科,因爲社會不是一個由人類理性構建的社會秩序,而是一個複雜的演化過程,是一個正在進行的自然演化。

在帕拉梅思看來,投資就是試圖預測消費者、企業家、工人、政治家以及我們周圍的一切人的行爲。奧地利學派並未多少在投資方面的研究論述,帕拉梅思將奧地利學派的思想引入投資框架中,構建了屬於自己長期價值投資框架。

作者總結了十項核心觀點:

①市場是起作用的。干預越多,混亂越多。例如在作者看來,巴西市場的脆弱很大程度就是來自於對本國產業的過度保護;

②市場不會永遠均衡。短期內市場是持續混亂的,但是長期所有行業會恢復到一個合理的資本回報水平;

③經濟增長從根本上說是基於勞動分工帶來的勞動效率提高,由儲蓄提供資本。那些依靠債務帶來的增長,危機四伏;

④時間是奧地利學派解釋生產過程的一個重要層面,是爲了提高未來生產能力與生產力所作出的即刻犧牲。投資應該注重長遠,忽視當前消費帶來的直接滿足;

⑤對市場的特殊干預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央行通過控制利率操縱貨幣。投資要避開那些依靠央行低利率支持下的信貸刺激基礎上的經濟體;

⑥當市場流通的貨幣數量沒有人爲增加的時候,經濟的自然狀態是通貨緊縮。一個受到國家嚴重干預的經濟體,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通貨膨脹;

⑦不存在與黃金掛鉤的貨幣,意味着貨幣相對於實物資產永遠在貶值。注意,投資最好投資實物資產;

⑧產品價格——這取決於消費者的支付意願——決定了成本,而不是成本決定價格。邊際成本隨着需求規模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它最終與成本最高的生產商相關聯;

⑨生產成本是主觀的,這意味着任何生產結構都可能因爲環境而不同。對於那些週期性或者有新產品的公司,成本很多時候是隨着市場變化不斷變化的,

⑩實際上,經濟模型沒有用處。要避免陷入思維陷阱,短期形勢是不可能預測的。

基於奧地利學派,帕拉梅思認爲,投資的最佳選擇就是着眼於長期,並且允許我們做最少的預測,我們投資的時候要避開受到政治階層影響的貨幣資產,更多要着眼於實物資產,特別熟股票。

長期來看,股票是唯一能夠超越通貨膨脹的資產,我們投資股票的時候,沒有一個公式能夠讓我們準確直到如何投資,唯一需要重申的是,每一次投資應該都建立在我們充分的分析上。和作者的建議類似,對於新人,我們可以先考慮從指數基金出發,選擇那些估值低的指數基金,然後逐步去分析延伸,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邏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