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非常恐怖的。无论是古人笔墨下的金戈铁马,还是今人键盘上的万丈豪气,多数并不真实。现实是,一旦让大家上了战场,恐慌和胆怯就会笼罩心头,能迈动腿的没有几个。尤其是当死亡在身边发生时,能够忍住不尿裤子的,应当已经算是人中勇敢者了。

公园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孙权带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曹操手下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守城,兵力仅7000余。为了能够挫伤孙权大军的气势,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决定率领八百人对孙权军阵发起冲击。

正如开头所说,对于死亡和战争的恐惧是天生的。东吴军队猝不及防,损兵折将之后,士兵开始溃散,孙权部将潘璋在后,驰马追上,在马上斩杀了两个逃兵,军阵才被稳住。随后张辽带着几十个兵卒杀进杀出后,看到有同伴被围困,又带人重新杀回去接应,并成功退走。这一番操作,重创了孙权军心。

由于锐气已经失去,军心难以聚拢,虽然军队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孙权大军在包围合肥一段时间后还是撤走了。黄初六年,魏文帝曹丕下诏追念合肥之战时这样说的:

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可见合肥之战的逍遥津一役,不仅为曹操争取了西征张鲁的充分条件,让孙权败走,更是在许多年以后仍然让东吴人心忌惮,不敢轻易觊觎合肥。

直到曹丕黄初二年,孙权再次在长江挑衅时,张辽已经生病命在旦夕,但是因为曹操刚死,曹丕篡位不久,内部不稳固,魏国不得不再次启用张辽。曹丕亲自探望病中的张辽,并希望张辽能够拖着病躯到长江退敌。张辽果然到前线,拖着有病的身体登船指挥军队,孙权听说之后,对左右说:张辽虽然病了,仍然难以抵挡。

逍遥津之战的效果,可见一斑!但逍遥津之战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与张辽一起出战的李典将军不久后就英年早逝,退出了历史舞台,享年36岁,谥号愍侯。“愍”是痛心的意思,夏侯渊在汉中被刘备所杀,谥号就是愍侯。从时间上推断,李典将军当日跟随张辽出战,身负重伤不久后不知而亡。加之当日李典明明跟随张辽一起出战,史书上对于张辽披甲执戟战斗描写颇多,对李典却参战却没有描述性记载,可能在激烈的战斗中李典早早负伤没有表现机会。

《三国志》记载,张辽从阵中第一次杀出时身边只有几十个人,其他一些活着的被孙权大军团团围住,张辽不得不回身营救。不难想象八百人冲击孙权大军,损失是巨大的。

曹丕时把逍遥津之战800人中幸存者全部封为虎贲郎,六品官。这个职位在汉朝时全国才1000人,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封赐的职位。

当然对古代人来说,从一个在战场上靠出卖生命换几口饭吃的普通人来说,能够凭借一场战争成为六品的官吏,世代的命运也就此改变了。

活下来的都是死过一次的人,死者的结局却则只有被遗忘。

如果仅就《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张辽跟随曹操以来几乎全部的战役都是以极少数兵力战胜对方多数,堪称三国第一勇将。张辽靠的是自己的带兵能力,也靠不怕死。就算战功一次又一次,曹操仍然会把他放在最前方。等到了曹丕的时候,张辽重病缠身,甚至要派人把他抬到船上去吓跑孙权。

但曹操唯一一次增加张辽的兵力,就是在这次九死一生的战役之后,张辽迁到了居巢。于禁等曹操起家时追随的将领,统领上万甚至数万兵力是常见的,而从吕布那里过来的张辽虽然在军事才能和勇武上更胜一筹,最多也只能靠这次800战10万的胜利,把军队扩张到将近5000人。

此时的张辽已经47岁,距离当年奉何进之命去河北征兵,已经二十多年了。如果曹操能够早一点扩大张辽的兵力,武将或许能够少受一些伤,或许能够多活几年。而曹操的江山,或许会因为更加重用张辽而扩张的更容易一些。

不过双方都别无选择,曹操无法相信吕布那里过来的人,张辽也必须谨小慎微,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李典就与吕布集团有血海深仇,因而一直看不惯张辽。张辽就像那些投靠了别国,宣誓了效忠,也愿意效忠的人,必须要比于禁等人做的好千百倍,才有机会,但想要达到他们的地位,则是不可能的。

跟随张辽出战的八百人的命运类似,他们中的很多人应该一直跟着张辽从河北转战到长江,他们也必须做得比别人更多,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资格享有于禁、李典等人手下的待遇。

张辽在面对命运的选择时,每一次都做出了最佳的安排。在并州时追随丁原,才被安排到何进那里,得到了独自领兵的机会;长安大乱时追随吕布,结果证明长安各股力量中也只有吕布存在的时间最长;吕布死后追随曹操,也是最佳的选择。

在那个大乱的年代,在被压制中耗尽最后一滴心血,是他能通过努力收获的最好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