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唯一尚存的会道门,曾是明教分支,而今参与国家建设!

洪门有五大分支:台湾天地会,广东三合会、福建哥老会、上海小刀会、四川袍哥会,这五大分支一直到建国后的1953年之前,都有武装力量存在。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国内已有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但民间却有一些反动会道门组织沉渣泛起,影响社会安定,国家决定重拳出击,全面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

这些反动会道门组织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一部分是以宣扬封建迷信骗取钱财的传统套路,如白莲教、红灯会;另一部分则是洪门衍生出的分支,例如红枪会、一贯道、总裁教等(别流口水,这个和霸道总裁无关)。

洪门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组织,它的前身是明教。

明教最早出现于唐朝。唐朝初年,来自波斯的尼摩教和拜火教在中国生根发芽后,与土生土长的道教和儒家杂糅,之后结合佛教,杂交产生了大名鼎鼎的明教。

据说明教的第一任教主是安禄山,此后明教代代相传,到宋代,教主是方腊,元代教主是韩山童,后被陈友谅和朱元璋取而代之。

朱元璋做皇帝后,为政权稳固,逐步取缔明教,然后按明儒暗法的“既定方针办事”。

满清入关后,明教突然死灰复燃,史可法、孙承宗以及袁崇焕等都曾加入明教,直至明末清初,明教发展为洪门,并开枝散叶,各自因地制宜发展,到清朝晚期,洪门最终形成了五会并存的局面,后世杨度曾戏称之为“梅花扇”,因为梅花有五个花瓣,代指洪门的五个分支。

事实上,洪门发展最昌盛,最发达的是三合会。

三合会起源于广东,一直秉承反清复明的宗旨秘密发展,史载三合会的创始人是陈近南,郑成功割据台湾岛做大本营,意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期间,陈近南就是其左膀右臂,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中,对此有相关描述。

陈近南后来死于三合会内乱,三合会在北方的势力被清政府清除,但三合会在南方方兴未艾,尤其在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突然之间野蛮生长,并且在日本、南洋、檀香山等海外开了许多分基。著名的革命女侠秋瑾就曾在日本三合会任职白纸扇。

白纸扇是级别较高的类似于长老的职位,当年陈近南在三合会的身份就是白纸扇。

而美国的三合会在檀香山也得以迅猛发展,得力于第一任堂主陈炯明,三合会在美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后来,为了消减三合会的黑社会印象,这支分会发展壮大后,逐渐用致公堂的名字取代了三合会。

1949年建国后,致公堂的堂主司徒美堂响应周总理的号召归国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将致公堂改名为中国致公党,目前是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

司徒美堂是致公堂的最后一任堂主。事实上,致公堂做大之后,三合会的黑帮气息已然无存。

在美国唐人街,无论是三合会还是致公堂都曾经是锄强扶弱的“给力组织”(你懂得),深受华人拥戴,孙中山当初在致公堂就曾任职红棍,红棍是负责帮会内部锄奸职能的,必须得是很能打的人才可以,众所周知,孙中山因为年轻时酗酒,身体状况一直不佳,扔个手榴弹都费劲,让他锄奸,还是省省吧,之所以让他做红棍,是因为他在华人界的的名望。

孙中山在广西期间,曾和陈炯明因为致公堂负责人的人选问题红过脸。孙有意让陈担纲致公堂负责人一职,陈坚辞不受,后孙在黄兴、胡汉民等人的支持下,达成动议,让陈炯明就任致公堂堂主,而事实上,早在檀香山期间,陈炯明就已经是堂主,他这次之所以推辞,是因为他想将注意力集中在本省民主自治上,而非做一个区区的致公堂总理而搞得“庶务缠身”。

然而,斗转星移。

1949年建国后,政府逐渐取缔反动会道门,许多此类组织都烟消云散,唯一得以留存的就是致公堂,当然,现在她的名字叫:中国致公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