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 ,作者:毛麗娜,編輯:李春暉,題圖來自:微信公衆號“洪胖胖”

“10w+”女王咪蒙老師最近過得怎麼樣?

從萬人追捧到走下神壇,2019年2月21日,咪蒙同名公衆號註銷;爆款文章《一個寒門狀元之死》流量迅速攀升至10萬+後,被發現賬號主體與咪蒙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隨後,這個名爲“才華有限青年”的公號,也註銷了。

咪蒙的情感+情緒自媒體王國,在外界眼中就此崩塌。但創業者豈會輕易認輸?2020年4月,咪蒙發送圖文內容,細數過去一年經歷的人情冷暖,並在文末表示將會復出。

幾天後,時尚公衆號“洪胖胖”的推文中,咪蒙出鏡。 咪蒙以花名“大濛濛”二次出道,表示要轉型時尚博主,與大家分享自己日常穿搭、愛用、好物。

然而硬糖君在關注咪蒙老師兩個月後,不禁想真誠地說一句“這味兒不太對啊”。

老師,你可是時尚博主

時尚號洪胖胖,2018年由咪蒙團隊內部孵化。作爲咪蒙團隊首個時尚號,背靠“咪蒙”這個流量池,其早期發展速度羨煞業內:打開率40%,開號一週粉絲漲至30萬+,閱讀量也續寫着咪蒙團隊的“10萬+”神話。

今年4月,咪蒙正式以內容創作者、模特的身份出現在洪胖胖團隊。但不知是圖文自媒體的好時候已經過去了,還是專業、氣場不對路。 咪蒙魔法,沒能對“洪胖胖”點石成金。

先說說“洪胖胖”給人的整體感覺:接地氣到有些土氣,頗有十幾年前紙媒“時尚疊”內味,太復古了。

“洪胖胖”的排版、文風與“咪蒙”的風格大體相同:先通過一個口語式標題——“說真心話,夏天誰TM還想穿衣服”、“不想活了!一到夏天我每天都在出油油油油”來吸引眼球。

文字風格也延續咪蒙“接地氣”、“聊家常”的路子,以閨蜜聊八卦的口吻引出內容,並大量使用感嘆號、波折號這類情感意味強烈的符號。

排版方面,也和咪蒙的情感圖文內容一樣,仍舊是半句話,不到20個字就換行。一篇大概千來字,楞是排出萬字長文的效果。

配圖是硬糖君對咪蒙老師最失望的一點。時尚公號配圖的重要性要高於文字,可洪胖胖的配圖,構圖雜亂毫不突出重點就罷了,原本圖片就不大還要再加個大白邊。

老師,現在的讀者可沒耐心挨張點看大圖啊。倒是作爲花絮放出的街頭美食隨拍圖不錯,這邊建議您轉型美食博主哦親。

另外,作爲模特出鏡的本意是突出穿搭的優越性。咪蒙的大部分穿搭照都會選擇實景外拍,但真看不出文案裏的“復古”、“風情”、“顯瘦”等優勢, 就是普普通通的景點遊客照 。拍照角度這些問題,硬糖君不多贅述,總之咪蒙老師要請個好點的攝影師和後期師傅了。

細節硬傷明顯,但如果選品獨特倒也能掩飾細節上的不足。可惜,咪蒙老師的選品也沒有多強的競爭力。硬糖君隨手統計了近一個月內洪胖胖發佈的穿搭內容,選品多爲百元左右的快時尚品牌。類似的內容無論是小紅書、B站還是抖音都一搜一大把, 既無獨特性也沒價格優勢,可替代性太強

洪胖胖賬號目前的定位,是爲身材普通的“矮胖女孩”提供穿搭指導。“微胖”、“大碼”在國內確實是個被忽視的市場,Vogue Business作者Tanya Van撰文指出:

根據研究機構的估算,如果供給側發展到位,中國大碼市場能爲品牌提供109億美元的市場商機。

這或許也是咪蒙老師選擇親自出鏡,爲“矮胖女孩”代言的原因。

但隔行如隔山,咪蒙看到了穿搭“實用”“共鳴”的一面,卻忽略了時尚造夢的一面。同樣是大碼博主,Instagram上的Scarlett Hao (郝思嘉) 將大碼與時尚的結合得淋漓盡致,從她的穿搭中,能讓人感受到“潮流”。但洪胖胖的穿搭,只能說“正常”。

如何成爲宇宙時尚博主?

時尚自媒體,無論是推文排版、配圖選擇及處理,乃至開篇導入部分都有自己的一套內在標準及邏輯。根據新榜排名以及數位時尚編輯公推,我們姑且可將黎貝卡的異想世界、石榴婆報告、深夜發媸 (徐老師) 和gogoboi,視爲國內時尚自媒體的四大頂流。

雖然這四個賬號的行文風格及受衆羣體都有所不同:黎貝卡內容工整中見功底,石榴婆偏重以大量圖片佐證觀點,徐老師風格親切重細節,Gogoboi切入點獨特、內容信息量大。但四大頂流也有不少相通之處。

回溯時尚的發展歷程,“時尚”這一概念是超前於時代的。即使如今因自媒體和大衆文化的發展,“時尚”的超前性已被大幅削弱,但讀者在閱讀內容時仍舊希望獲知最新潮流或者不爲人知的小衆品牌資訊等。不能因爲定位是“矮胖女孩”,就剝奪我們矮胖人士獲悉第一手時尚資訊的權利啊咪蒙老師。

時尚媒體的誕生,原本就是提前於大衆,具備一定引領性的角色。因此 頭部賬號中,無論是走親切路線還是詼諧風格,專業性必不可少 ——“因爲我比你懂,所以爲你做出指導”。而不是咪蒙老師現在所走的“我也是時尚初學者,我們一起進步”路線。

我們讀者關注時尚自媒體,就是希望學習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技巧。因此 時尚博主在時尚知識儲備方面,一定是高於讀者的。

咪蒙老師形容一條裙子,會用“特別好、顯瘦”、“穿上很溫柔”這種放在任何一件衣服上都成立的字眼。反觀頭部博主,比如石榴婆,在印花單品這篇推文中,用了更多細節來佐證觀點:如“印花連衣裙選擇稀疏小花”、“鮮豔大花+黑底瞬間變大姨”,兩相對比高下分明。

同時, 幾乎所有時尚媒體在標點使用上,都很少會大量使用波折號及感嘆號這種看起來情緒性太強、削弱專業性的符號。 說真的,咪蒙滿篇的感嘆號,總給硬糖君一種“這人是不是自己也覺得沒底氣,用感嘆號給自己壯膽”的感覺。

還有圖片的選擇, 頭部時尚媒體幾乎都會大量選用明星或海外紅人的圖片作爲穿搭示範。 即使是關於日常職業裝的推文,這類頭部媒體也會用上明星或者模特的職業裝街拍。蓋因從紙媒時代,時尚便是由“編輯專業度+明星效應”向讀者傳播時尚理念。

說到明星,前幾年有一種頗爲流行的推文帶貨方式,至今還有不少讀者買單。即文章用3分之2的篇幅去講明星八卦,而後從八卦中的某一個要素引導到要帶貨的商品,繼而打廣告。

這種“欲蓋彌彰”式軟廣能夠大行其道那麼多年,當然也是因爲大衆天然對明星名人的私生活充滿興趣。咪蒙老師這麼會追熱點的人,居然棄明星新聞而不用,也可見當年“全民倒咪”對其傷害之深。

在時尚博主這條賽道上,知識量儲備有限的咪蒙僅憑藉自己過去積累的粉絲,似乎很難再吸引新的核心時尚用戶。加之如今直播電商興起,對所有時尚播主都有一定衝擊。咪蒙老師這條時尚路,難走。

人人都能聊時尚?

咪蒙的“意外失手”也反映了一種普遍現象: 在不少自媒體從業者、網紅預備役看來,生活方式或時尚類內容應該是最沒技術門檻的,哪個都市麗人都可以開個賬號給別人指點一二。但真要投身其中,即使是當年的“10萬+女王”,想喫時尚這碗飯也沒那麼容易。

通過各類研究報告不難發現,時尚自媒體頗受廣告主喜愛,自媒體工作者從事最多的內容領域便是時尚 (含生活方式) 這一大領域。甚至不少在時尚媒體工作2~3年的“時尚新丁”,也忙不迭地開賬號準備指點江山、教人穿衣。

自然而然,時尚自媒體的競爭也要更激烈。一般來說,投身時尚自媒體的可以分爲兩種人:本身是時裝編輯出身,有知識儲備,希望通過內容上的“降維打擊”脫穎而出;另一類則是本身已經有一定粉絲數,希望通過走時尚領域拓寬賽道,畢竟時尚自媒體是公認的帶貨沃土。

在某時尚網站工作8年的阿越已經算上是這一領域的“老人”。她在2018年開設了自己的個人公衆號,準備走內容創業之路。

“初始粉絲積累真得太難了。”阿越訴苦。現在早已不是過去只要內容好,定期更新就會被人看到的時代。雖然作爲時尚編輯的她擁有比其他人更敏銳的時尚嗅覺及穿搭能力,但 這個領域的粉絲增量空間太少。

阿越在某時尚媒體做的時裝週專題

“因爲一直做這一行,手裏也有不少品牌資源的積累。但真的想去和品牌攀交情、談帶貨的時候,品牌還是要看粉絲和帶貨數據的。”阿越說,她這樣小到幾乎可以忽略的小博主,根本拿不下來品牌方的大幅折扣,在讀者看來就更加沒什麼競爭力可言。即使內容做得好,也不過是個無法變現的“日常穿衣指南”而已。

阿越覺得自己的內容不比頭部博主差,甚至有些博主內容中的硬傷她一眼就能看出來。“但是人家入局早,粉絲基數和忠實度都高,在和品牌談合作的時候就更有話語權,最後就能形成正向循環。”

另一種則是如咪蒙這般,原本有一定粉絲基礎,希望走時尚領域拓寬賽道。但這類博主往往並不懂得時尚媒體的內在邏輯,對於時尚本身也缺乏知識儲備和領先審美。一切按照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出發,又想按其他內容的邏輯做出精準用戶定位和內容IP化,比如咪蒙的“矮胖”定位和親自上陣。

但通過分析頭部博主的內容邏輯不難發現, 其實他們所做的,是將過去紙媒時代的內容以一種更加適合當下閱讀習慣的方式呈現。 紙媒時代的內容邏輯,則是經過幾十年數代人的經驗得出的“標準答案”。除非在選品方面或內容本身上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不然突然改變這種模式,很難讓讀者乖乖買單。

術業有專攻。反觀情感、情緒內容圈,少了咪蒙老師,真是少了很多樂趣。硬糖君倒是很期待咪蒙老師真正“回宮”——本已是鈕祜祿.咪蒙了,再涅槃重生,那得多厲害。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 ,作者:毛麗娜,編輯:李春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