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在2013年憑藉着首部長片《爸媽不在家》獲得了第66屆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

第5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獎。

這位被看做是“下一個李安”的年輕導演一直被寄予厚望。

等了6年,陳導演帶着他最新的作品再次迴歸到大衆視線——

《熱帶雨》

影片在去年11月份於新加坡上映。

在第56屆金馬獎上獲得了“最佳劇情片”等六項提名。

女主角楊雁雁獲得最佳女主角。

很多人都是衝着“師生禁忌之戀”來看這部影片,然而它絕不是憑此來博眼球。

導演陳哲藝依舊用他拿手的以家庭爲出發點來探討對文化屬性的認知以及社會對女性的忽視。

阿玲,出生於馬來西亞農村,移居新加坡,嫁給新加坡人,在這裏擔任中學的華文老師。

阿玲和丈夫結婚8年了,但是倆人一直都沒有孩子。

阿玲忍着痛苦自己注射排卵針,然而丈夫卻不怎麼配合。

在家裏,阿玲還要照顧癱瘓的公公。

照顧的事無鉅細,餵飯,洗澡,甚至將食物嚼碎了再餵給公公。

除了在生活上的困難,阿玲在事業上也不順利。

新加坡以英文爲主,學校裏對華文教育的漠視,讓阿玲的教師工作始終得不到肯定。

阿玲課下給幾個學生補課,學生們卻趁着老師暫時離開,全部趁機溜走了。

只剩下一個叫做偉倫的學生。

偉倫的父母常年在外出差,他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只有在放學補課的時候才能和阿玲相處一會。

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有着無處宣泄的荷爾蒙。

會注重自己的外表,還會偷偷拍下老師的背影。

倆人在一次次的補課和接送的過程中,逐漸走的更近……

影片中有大量的雨景,將整個沉悶的氣氛襯托的更加壓抑。

因爲下雨,在補完課後,阿玲會將偉倫送回家。

有一次因爲公公的原因,阿玲還將偉倫帶回了自己家補習。

迷叔印象很深刻的一幕,阿玲在廚房做飯,偉倫在一旁寫作業,阿公看着他,看他不會寫“幫”字,在他手臂上一筆一劃的教給他。

在這裏,阿公的眼神也很耐人尋味,或許他看出來了倆人之間的不一樣。

三人坐在桌子上喫飯,影片中唯一的一幕看上去很其樂融融的畫面。

在再一次的嘗試試管失敗後,阿玲絕望的哭了出來。

冷淡的丈夫、不順利的工作,壓的阿玲喘不過氣來。

而這個時候的偉倫就像是在被壓迫之下的吶喊。

偉倫是學生中少有的一個會努力學習華文的人。

因爲父母讓他將來去到中國做生意。

偉倫還酷愛成龍,喜歡武術,阿玲會在外面癡迷的欣賞他的表演。

這是她喪失的活力和渴望成爲的樣子。

日子本就這麼過着,阿玲突然在某一天目睹了丈夫的出軌。

她或許早已察覺,卻也無可奈何。

迴歸頭來,阿玲還要繼續照顧癱瘓的公公。

她悲哀的想,大概丈夫沒有選擇和她離婚的原因就是因爲需要她來照顧老人吧。

而在公公去世後,在葬禮上,丈夫竟公然將小三和孩子帶來了這裏祭拜。

公然撕破臉?

不是。

因爲公公的去世,家裏的三個孩子開始爭家產了。

丈夫需要一個孩子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而阿玲也知道,她於這個家,再也沒有用處了…

一次意外,一時衝動,阿玲將流鼻血的偉倫送回家,他倆上牀了……

事後,阿玲迅速冷靜下來,她知道這是錯誤的。

但偉倫卻像是個第一次喫到糖的毛頭小子,不分場合地點的粘着她。

在公交車上,非要去牽手,阿玲掙脫不開,只好拿東西擋住了倆人牽着的手。

任誰看都知道,這段感情不會有什麼結果。

誕生於不安的雨中的一段感情,也註定於雨中結束……

“都是這樣的,以後你就會習慣的”。

少年所有的不捨和阿玲所有的留戀,最終都會被雨水沖刷掉。

影片中最諷刺的一幕,是阿玲在和丈夫辦理離婚後,她在家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自己懷孕了……

痛苦的注射了這麼多年,原來不是她的原因……

空曠的屋子裏充斥着阿玲的笑聲……

《熱帶雨》不僅刻畫了女性在平衡職場和家庭的困難,也真實的描繪出華文在當地的生存現狀。

在阿玲的學校裏,校長只會說英文,我們經常看到阿玲中英文切換。

而學生更加不重視,華文考試寫英文名字,不在意這門學科。

他們不是不尊重老師,只是不把這門課當一回事。

學校說換就換教華文的老師,不考慮學生們成績,完全就是當做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

費心爲學生補課,也因爲主流社會不看重被忽略。

影片在阿玲的視角下,在逼仄的空間裏來回穿梭。

傾盆而下的大雨映襯了阿玲如同死水般的生活。

陳哲藝導演依舊很會處理細節,無論是阿玲紅墨水印染下的“老師和學生”,還是蓋在倆人牽着的手下寫着的那句“禮義廉恥”……

這些細節,讓人浮想聯翩……

整個故事很流暢,全篇很平淡的在敘述。

傳達出來的細膩的情感也彰顯出導演龐大的格局。

這個世界荒誕之處在於,愈是虛假,愈是真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