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飲酒場景,武松的景陽岡打虎,魯智深醉打蔣門神,大鬧五臺山等等,無不與酒有關,水滸傳中許多描寫大碗喝酒,大塊喫肉的場面,酒在我國曆史悠久,源遠流長,隨着飲酒的盛行,也衍生出不同時代的酒文化,到底酒在宋朝爲何會如此盛行、是施耐庵單方面的人物性格的刻畫,還是真正有歷史的淵源,出於這種好奇,我專門研究了一下《水滸傳》中的宋代酒文化和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今天就來分析一下飲酒文化和《水滸傳》的關係。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實行土地私有制的土地政策,這一時期社會也相對穩定,經濟發展較快,尤其是城市發展迅速,形成了許多市井文化,而酒更是市井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了南宋時期,南宋定都臨安,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由於政治、經濟重心的南移,促進了南方的發展,這一時期釀酒業也快速發展,釀酒技術,制曲技術更加成熟,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對酒的需求量大,由於宋朝土地私有制,使得土地兼併不受政府管制,爲此大地主剝削百姓土地時有發生,被剝奪土地的百姓大量湧入城市,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繁榮也帶動了釀酒業的發展,在大中型城市,酒的需求量大。釀酒業集中,大多在富裕地區,而且還靠近水源,釀酒對水的需求很大,因此這一時期的釀酒業主要集中在氣候溫暖,水源充足的南方地區。政府對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促進了偏遠地區釀酒業的發展。少數民族和嶺南地區不納酒課,北宋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支持,也讓這些地區的釀酒發展迅速。

隨着釀酒業的發展,宋代的飲酒之風也開始盛行。大型城市和相對較小的地區都有酒館,《水滸傳》中描寫的無論是繁華的鬧市還是偏遠的村鎮,都有經營賣酒的商家。比如武松上景陽岡掛着“三碗不過崗”的酒店,大點的酒店如鴛鴦樓,快活林等等,酒在《水滸傳》中扮演者怎樣的角色呢?

酒的自然功效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由於天下大雪,林沖就去一個店裏估酒喝,店家說道:“既是草料場看守大哥,且請少坐。天氣寒冷,且酌三杯,權當接風。”店家切一盤熟牛肉,燙一壺熱酒,請林沖喫”,所以酒精有驅寒的功效,當然酒也有殺毒的作用,不過一般是75%醫用酒精,古代酒精一般達不到殺毒的效果。酒的解渴解暑功能,智取生辰綱時,白日鼠白勝在大熱天擔兩桶酒,衆軍商量道:“我們又熱又渴,何不買些喫?也解暑氣。”

酒作爲一種文化介質的社會文化功能

一、婚喪嫁娶、祭祀或者節日的民俗活動,酒作爲一種招待客人的飲品。這在我們現代社會,比如結婚,過年,都會飲酒慶祝。

二、結拜,古代義結金蘭後往往還要喝一口互相蘸了血的酒,《水滸傳》中的英雄,比如林沖和魯智深結義,宋江與武松結義,楊雄與石秀結義,以及梁山泊排座次結義,大家喝了血酒,從此便是同心同德,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了。酒在結拜中,完成了非血緣關係的一種身份過渡。

三、慶功,出征前的喝酒壯行,獲得勝利後要喝慶功酒,《水滸傳》中,這種慶功飲酒描寫的地方很多,史家莊大敗官兵,林沖火併王倫,重陽節賞菊等,這時候酒是作爲一種心靈安慰的。

《水滸傳》中飲酒的不止梁山好漢,基本各個階層都可以飲酒,但是每個階層飲酒有各自的特點。比如王公貴族飲酒,必然要顯示出奢華與高調來。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寫宋徽宗御宴:筵開玳瑁,七寶器黃金嵌就;爐列麒麟,百和香龍腦修成。玻璃盞間琥珀鍾,瑪瑙杯聯珊瑚。赤瑛盤內,高堆麟脯鸞肝;紫玉碟中,滿駝蹄熊掌。

單是從這些酒器就可看出人家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彰顯了飲酒人的尊貴身份。再比如士大夫飲酒,曾經收留楊志的梁中書,小說十三回寫到:

不覺光陰迅速,又早春盡夏來,時逢端午,蕤賓節至。梁中書與蔡夫人在堂家宴,慶賀端陽。但見:盆栽綠艾,瓶插紅榴。水晶簾卷蝦鬚,錦繡屏開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金,美女高擎表玉案。食烹異品,果獻時新。弦管笙簧,奏派聲清韻美;綺羅珠翠,擺兩行舞女歌兒。當筵象板撒紅牙,遍體舞裙拖錦繡。消遣壺中閒日月,遨遊身外醉乾坤。

當日梁中書正在後堂與蔡夫人家宴,慶賞端陽。這是梁中書慶賀端陽節時的飲酒情形,從器具上看,有紫霞杯,水果也是異果,一看自然是上乘之物。這和梁山好漢的飲酒簡直無法相比,梁山好漢酷愛飲酒但是不拘小節,梁山泊好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形象,也更加突出他們的豪爽的性格。梁山泊好漢代表的是被壓迫的底層人民,上層官員過着奢華糜爛的生活,這也體現出官逼民反的主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水滸傳》中,不僅僅描寫這一百零八將,還有其他衆多人物,如高官、小吏、普通百姓、和尚、道士,在《水滸傳》中的僧侶形象,有智真長老,瓦罐寺住持、花和尚魯智深、以及作惡多端的雲遊和尚崔道成等等,比如欺負瓦罐寺住持,霸佔良家婦女的崔道成、丘小乙,是道貌岸然,內心毒辣的惡僧形象,魯智深又是喝酒喫肉,不按戒律,但內心正義的和尚。我們以爲的和尚是戒酒戒肉的,其實和尚也是可以飲一些清酒的。在佛教發展初期,僧道也可以食用“三淨肉”,直到西晉末年,和尚才規定不能喫肉。

酒文化的禮儀性

《水滸傳》中酒作爲禮儀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管待客人、送行,一般招待客人,爲其提供飲食,表達待客之道。比如描寫晁蓋在東溪村經常結交好漢,小旋風柴進仗義疏財,曾經幫助過林沖、宋江、武松等人。送行,魯智深要離開桃花山時,雖然打虎將李忠不喜歡魯智深也設了一桌酒與他送行。座位、座次,古代地位以右爲尊,古人即使在喝酒的禮儀上也是很講究座次的,不按照座次,就是自己失禮。《水滸傳》中大力的宣揚酒,這種梁山好漢式狂蕩的飲酒方式,正是超越現實社會秩序等級,突出梁山好漢的反叛精神,通過一種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兄弟情義的描寫,也是作者寄託的美好理想,但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最後招安,歸於朝廷,也顯示出這種反抗的侷限性,最終沒有擺脫“替天行道”這個束縛。從《水滸傳》不同遭遇的梁山好漢的境遇,描繪出宋朝人民生活的百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