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年蒙古在鐵木真的率領下滅掉了西夏,爲了進一步擴張領土,蒙古成功抓住了南宋與金有世仇的把柄。1232年鐵木真派人和南宋講和,打算聯合南宋滅掉金,當時雙方約定如果滅金成功,將河南土地歸南宋所有。南宋本來仇金久矣,經過蒙古從中的說和,雙方立馬結成聯盟,1233年,南宋派出大將孟珙,和蒙古大將塔察爾合圍蔡州,經過四個月的浴血奮戰,金哀宗自縊焚死,雙方聯軍攻下蔡州,金滅亡。本來按照約定,南宋得到自己應得的土地就行,雙方好聚好散,但是此時的蒙古卻矢口否認,只給南宋陳、蔡東南一隅。

宋理宗聽信將領錯誤判斷,貿然出兵河南,給蒙古進攻一個理由

南宋將領覺得蒙古剛佔領河南,而且主力已經北歸,此時軍心不穩,糧草不足,可以奪取。宋理宗聽將領們的建議,想一改南宋頹勢,但是此次進攻,南宋卻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南宋取河南失敗,卻給了蒙古進攻南宋的理由。1241年,蒙古大汗闊窩臺病死,蒙古內部開始汗位爭鬥,這讓蒙古進攻南宋的計劃暫時擱置了下來,直到十年後,1251年,蒙哥繼承汗位,開始對南宋進行騷擾,1253年,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臺進攻雲南,一舉招降吐蕃,對南宋形成大包圍之勢。

1259年蒙哥率軍進攻合州釣魚山,久攻不下,在一次攻城中受傷,不治身亡,忽必烈率軍進攻鄂州,雙方也僵持不下,但這次蒙古又一次後院着火,蒙哥的死讓蒙古內部又開始了汗位之爭,無奈忽必烈只好揮軍北上。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爲元,開始東征西戰,企圖一舉吞併南宋。1274年,忽必烈一方組織大軍大規模進攻南宋,一方面派海軍東征日本,切斷南宋與日本的海上貿易。

忽必烈兩次派國使企圖和日本通好,但都被放了鴿子

1274年忽必烈決定遠征日本,其實忽必烈早想遠征日本了,早在1265年,忽必烈就曾給日本以大蒙古國皇帝的名義寫過一封國書,大體的意思是高麗國已經誠服我們了,你作爲高麗國的鄰國,本來該主動向我講和,卻沒有和我通好,從今往後,我們要互通往來,以表示各自的友好。忽必烈派了兩個大將,一位是兵部侍郎黑的,一位是禮部侍郎殷弘,分別作爲正副國使帶着國書前往日本。兩位國使經過三年纔到達日本對馬島,但日本對蒙古的態度是愛理不理。

1271年忽必烈又派趙良弼爲國使攜帶國書前往日本,這次的國書顯然語氣更加強硬,大概意思是我已經和高麗國互爲一家,高麗在我們的保護下,國泰民安,日本國是高麗的鄰國,我們本來該互通往來,日本國也是素來被稱爲知禮之國,我派趙良弼去拜訪日本,如果你們再不給面子,我就向你們用兵了。趙良弼歷經五年纔到達日本,但是日本國對忽必烈的國書仍然愛理不理。

忽必烈決定對日本用兵,在武器裝備,人員配備,物資供給上做了充分的準備

1273年,忽必烈攻陷了南宋重鎮襄陽城,元軍可以深入南宋腹地,爲奪取南宋,忽必烈決定切斷南宋最後一線希望,日本的博多灣和南宋的廣州、寧波、泉州貿易密切,南宋也從中獲得了大量的海上稅款。忽必烈認識到如果不切斷日本與南宋的經濟往來,對於以後滅南宋影響很大,爲此這一層原因也是忽必烈決定遠征日本的深層原因。1274年,忽必烈進攻日本的遠征艦隊總共有27000人,其中有大型戰船300艘,小戰船400多艘,這兩萬七千人由蒙古人、女真人、漢人、高麗人和回回人組成,這絕對不是一羣烏合之衆,而是忽必烈的精心安排。

女真人擅長弓箭,漢人步兵勇猛,高麗人擅長水軍,而回回人則專於使用炮彈。在裝備上,“千料大船”作爲主力戰艦,“巴圖魯輕疾舟”是衝鋒艇,還有各種小型運糧船,在武器方面元軍裝備當時最先進的火炮“回回炮”和榴散彈,步兵裝備複合強化短弓和弩,元軍還有大量的自制陶製手榴彈。日軍則主要裝備長弓和武士刀,由於日本士兵忠於武士道精神,長於決鬥,忽必烈決心用集團作戰的方法,直接聯合作戰,不想和日本人單打獨鬥。在武器裝備上,日本的武士刀確實在工藝上水平很高,以至於短兵相接時,元軍的刀直接被武士刀砍斷。但由於裝備了火炮,元軍的戰鬥力更強。日本武士背靠海岸作戰,日本此時鎌倉幕府由於經濟落後,無法組織一支正規軍與元軍抗衡。

元軍初戰告捷,卻敗給了“神風”天氣

元軍首先在日本對馬島和壹岐島發動了進攻,很輕易地擊潰了這兩個島的防守日軍,隨後元軍向日本九州島進發,並登陸日本九州島博多灣,按理說這場戰爭已經達到了切斷日本博多灣與南宋經濟往來的目的,只要控制了博多灣,元軍就能有效的削弱南宋,奈何天有不測之風雲,就在此時日本突然出現了大規模的秋季風暴,這場海上風暴將元軍的大型戰艦大部分吹毀,本來已經勝券在握的元軍突然遭到如此惡劣的天氣和重大的損失,不得不撤回高麗,元軍第一次遠征日本失敗。日本意外靠風暴的勝利,日本人將此次風暴稱爲"神風"。

兵家講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地利、人和元軍都佔盡,可是偏偏因爲忽略了天時,讓這次遠征無功而返,這次遠征失敗,雖然不是人力因素,卻讓日本對元軍作戰有了更大的信心,這也是日本在第二次海戰敢跟元軍交手的原因,元軍雖然在對日本遠征中無功而返,但也達成了切斷南宋與日本往來的目的,此次海戰後,日軍與南宋不再往來,南宋一夕難存,1279年左丞相陸秀夫揹負年僅7歲的南宋末帝趙昺投海自盡,楊太后亦投海死,南宋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