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各地藩王割據,後唐皇室更是幾度易主。後唐莊宗李存瑁即位後,改年號爲同光。派李嗣源率軍攻打鄆州,李嗣源和女婿石敬瑭率軍渡過黃河,孤軍深入鄆州城下,李嗣源部隊受到守軍的強烈反抗,石敬瑭被刀刺中,受了重傷。直到後續支援部隊到來,李嗣源才艱難地拿下了鄆州,鄆州城破,李存瑁派軍一鼓作氣滅了後梁。石敬瑭在此期間功不可沒,後來同光四年,趙在禮發動兵變,莊宗派李嗣源前去鎮壓,但是沒等和趙在禮的部隊交兵,反倒是李嗣源部隊發生了譁變,士兵們推舉李嗣源做皇帝,李嗣源堅決不答應,要向莊宗請罪,後來經過女婿石敬瑭開導:“哪有兵變首領前去請罪被饒恕的道理?”李嗣源突然領悟,便擁兵稱帝,李嗣源即位是爲後唐明宗。

後唐長興四年,明宗李嗣源病故,李從厚繼位,是爲後唐閔帝,石敬瑭在李從厚即位後,被李從珂排擠,石敬瑭被派往鄆州改任鄆州節度使,石敬瑭憤憤不平,便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援,條件是割讓幽雲十六週,向契丹稱臣。每年向契丹進貢。耶律德光出兵救石敬瑭,後唐軍大敗,被殺死一萬多人。後晉天父福元年,石敬瑭稱帝,耶律德光解衣授位,石敬瑭從此成爲兒皇帝。將幽雲十六州拱手相讓契丹。每年還向契丹進貢布帛30萬匹。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週,讓契丹能夠越過長城,從北方長驅直入,這也是後來少數民族能夠入主中原的一個重要原因。天福七年,石敬瑭去世。僅僅過了一年楊光遠也想效仿石敬瑭過把兒皇帝的癮。

楊光遠未讀過書,不識字,但是卻驍勇善戰,早在後唐莊宗時期,因爲跟着莊宗立國很多功,莊宗封他爲幽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尚書右僕射,到了明宗李嗣源時期,楊光遠因爲精通吏治,很受明宗重視,歷任嬀、瀛、易、冀四州刺史。楊光遠在自己治下政績不錯。隨着楊光遠的權力越來越大,他也想效仿石敬瑭打算向契丹稱臣。於是楊光遠想出一計,他向契丹獻計,稱後晉面臨饑荒,國庫空虛,如果此時派兵攻打後晉,便可一舉殲滅。

當時楊光遠佔據青州(今山東濰坊)。他稱可以配合契丹前來滅後晉,契丹被楊光遠一忽悠,果然心動了,於是派軍南下攻打後晉,後晉宋州節度使奉命平叛,契丹人馬由於長途跋涉,又因爲在內地無糧草資助,很快就被打敗了。楊光遠由於裏通契丹,青州城被團團圍住,楊光遠佔據青州,被圍得水泄不通,他連契丹南下軍隊已經被打敗的消息都不知道,還在城內苦苦堅持,企圖等待契丹大軍的救援。

雙方僵持不下,楊光遠死不投降,這一圍就是八個多月。城內糧草從夏天喫到冬天,百姓已經能喫的都喫完了,城內出現了騷亂,就連馬匹也被殺光了,楊光遠還不投降,連自己的兒子也快堅持不下去了,請求父親早點投降,但是楊光遠仍然相信契丹大軍會來救他,最後楊光遠自己做起了皇帝的夢,本來他想着只要契丹幫他打敗後晉,自己便輕而易舉當皇帝,但是契丹遲遲未到,青州城反被包圍,楊光遠告訴兒子,自己曾經祭奠天池,得到一個很吉利的結果,他以後能做皇帝,只要再堅持一會,就能獲勝,此時的青州城內餓殍遍地,餓死的人連掩埋的地方都沒有,楊光遠的長子忍無可忍,就發動了兵變,打開城門投降。此時青州城內活下的百姓已經不多了。

但是有一家百姓卻很例外,並不像其他人一樣面黃肌瘦、瀕臨死亡。被困在青州城內的一位姓孫的中舍人,中舍人即專門負責管理太子的文墨的人,他老家在青州城外的一個不遠的村子裏,自己官場打拼多年,在老家置有田產,房多糧多,奈何戰爭說起就起,自己也被困在青州城內,無法和外界取得聯繫。孫中舍養有一條老狗,經常陪他四處轉悠,這次進青州城,這條狗也被困在城內,本來這條狗按理早就進了孫中舍的肚子,但是奈何這狗有一個過人之處,就在孫中舍已經斷糧幾天準備殺狗時,他發現自家的狗能從城內的下水道潛水出城。孫舍人大喜過望,趕緊寫了一封書信,綁在狗的脖子上,在夜晚將這條狗送入下水道,希望狗能夠將這封信送出城外,讓家人送糧。

就當孫中舍等待幾天無果,以爲狗已經被路上飢餓的百姓殺死喫了肉時,這條狗卻馱着一捆糧食出現在了孫中舍的面前,雖然狗能攜帶的糧食不多,但是孫中舍靠着這條忠誠的老狗多次送來的糧食,終於苦苦堅持了八個月,孫中捨得救後,很感激這條老狗,對它更加關愛,這條狗死後,孫中舍將它葬在自家附近,還爲他建立了一個墓,人們都稱之爲“義犬冢”。

楊光遠爲了能夠做個皇帝,寧可屈尊稱臣,引外敵塗炭生靈,致使千萬百姓於水火不顧。最後自己反倒兒子反目,遭人殺害。這些權利的虛榮背後,是人性的泯滅,更是慾望的醜惡。反倒是一條好狗,能在危難之時不離不棄,苦命救主,被利慾薰心的人相對於這條狗,又是多麼的悲哀,這些人活着,還不如一條忠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