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36所強基計劃資格校招生簡章的公佈,招生的目的、辦法、規模、專業、考覈、錄取等辦法已塵埃落定。作爲一個新的招生辦法,如我們所盼,既有喜,也有憂。但一個共同的特點,高校的考覈都增加和強化了體育測試,這是不是給我們一個暗示,體育要納入高考。這也成爲近期網友討論的熱點

01強基計劃喜憂參半

強基計劃不同於自主招生有很多吸引考生之處:一是報考無門檻,入圍條件都是在高考後才能決定的,依據就是高考成。二是基本上都是本碩博貫通培養,學校會集中優勢資源。三是從錄取的條件上來說,是有可能低於其一批本科錄取分而錄取的。且如果強基計劃沒有錄取,不影響後續提前批和一批本科的正常錄取。但還有限制:一是基礎學科,而基礎學科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而這些學科和已有的熱門專業比,未必能吸引到高分考生。二是招生計劃並不多。三是限報1所,錄取後大多數學校不允許轉專業。

02強基計劃增加了體育測試項目

各高校雖然考試的方式內容不一,但有一點很相近。體育要考,並且會影響到考生的錄取。足見對體育的重視。西安交通大學規定:

體育測試測哪些內容?測試結果如何使用?體育測試內容爲:體質指數(BMI)、立定跳遠和50米跑。原則上所有考生均須參加體育測試,測試結果將作爲擬錄取的重要參考,未參加體育測試或體育測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03體測不合格,一票否決

各高校體育測試一個共同特點是雖不計分,但要參考,不合格不錄取,一票複決。這可能是對體育成績最好的應用,體育考試更多的是體能測試,不會增加強度,不會考一些技能,只要考生體質較好,不會有問題。不以分數在錄取中出現,合格即可,這也避免作弊的可能。

04強基計劃爲什麼要增加體育測試

第一,選拔合格人才的需要。健康的體魄也意味着一個人心理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工作的基礎。最近幾年,對人才的概念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淵博,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學業,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

第二,基礎教育發展的導向。學校體育得不到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堪憂,據統計,青少年中肥胖症、近視率偏高,體質下降,全面發展的要求很難得到貫徹。高考增加體育考試,也是倒逼基礎教育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

05體育曾經“副科”如今成新貴

中考已將體育作爲必考科目。從目前的情況看,體育納入必考,確實提高了體育的地位,也取得一定成績。從教育部對學生體質的監測看,體育中考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學生的某些項目較前有所提高。

有的大學是體質測試不合格不予錄取,如浙江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等。有大學規定大學畢業必須有一項體育項目達標,否則,不發畢業證。這些都是意圖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體育納入高考,真的能促進學生體質、提升體育地位麼

06我們還沒有走出考什麼學什麼的怪圈

體質提升但僅限於考試項目。目前僅限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的成績提升。這還是引體向上滿分從23個降到15個等項目標準下降的前提下。初中體育課,很多已經是考試項目訓練課。於是,理所當然地,爲了取得更高的分數,肯定是考什麼練什麼。

也有人打起中考體育的主意,據報道,有家長不惜孩子的生命,爲了提高成績,在中考中,體育60分,而在與日俱增的競爭面前,每漲一分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每少一分也許就會與名校失之交臂,所以有家長不惜給孩子喫含興奮劑之類的藥物,以期望取得高分,然後通過修養緩解其帶來的危害。

所以,對於很多的學生來說,體育課,已經不是曾經喜歡的體育課了。體育課增強體育意識的作用愈來愈小。

這說明,體育,真的是在應試。

07需要的還是體育鍛煉的意識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的還是體育鍛煉的意識。體育鍛煉的習慣,能養成麼?從中考看,還是考什麼學什麼,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考試項目,也期望學生能重視每個項目的鍛鍊,實際上是學生擅長哪個選哪個,選擇哪個就考哪個,其意義真的不大。或者說,中考並沒有讓學生形成鍛鍊習慣,只是考了個試。因爲到高中,並沒有學生堅持下來。初中三年的努力等於白費。

如果納入高考,也可能是一陣風似的練習、突擊達標,過了之後又會淡忘,到大學呢?又憑什麼讓其堅持鍛鍊,如果加一個必考科目才能畢業,是不是訓練這一項即可。體育鍛煉要真正成爲習慣確實較難。

高考之後,被大學錄取之後呢。學生的體質再次下滑,然後,我們再全社會推動,參加工作也要進行體育考試

體育要自覺。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體育的認識,體育部是學科知識,可以多學可以少學,可以學也可以學其他的,體育是和每個人生命息息相關的,是人生俱來的需要,是不需要考試就自覺而爲的,“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之自覺不可。”體育,要不要納入高考,你有什麼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