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一直有風水一說,下至普通百姓上至皇家貴族,都非常相信這個。尤其是墓地的選擇上,古人尤爲重視,因爲他們認爲這個地方的選擇不僅關係自己身後是否能安然,對子孫後代更是重要。如果能有個風水絕佳之處,就可以庇佑後代,使自己家族人丁興旺、權財兩得、宗姓綿延。所以很多帝王登基之後首要之事就是讓幾名堪輿大家遍訪名山大川,選擇一方寶地,好讓這裏的風水能護佑自己的江山永固,子孫後代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當然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這麼奢侈的,但是無心栽柳未必不能成蔭,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神奇,普通人有時也能無意碰到絕佳風水。

一、平民出身的一品大員

晚清時期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活着的時候封侯拜相,大權在握,極受重用。去世時也獲得了文官能得到的最頂級諡號——“文正”,而且他同時也是一位是出色的文學家,還是湘軍的創立者,可以說是文武全才,被贊爲“晚清第一完人”。

唐代之前,出將入相講究門第,能穿紫着朱的往往都是貴族子弟,出自累世公爵之家。唐代之後,科舉制度開始興起,築起了白衣子弟升遷階層的青雲梯。“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爲數億萬千計的寒門子弟的夢想。但是讀書科舉這種事,一要看辛勤與天分,畢竟全國衆多考生,要榜上有名談何容易。再就是家裏經濟條件也得過得去,因爲在古代,印刷技術不比現代,書本筆墨都是比較值錢的東西,一般人也買不起。所以,直至清代,封侯拜相的大官還是世家出身的較多。但是這位位極人臣的曾中堂是個例外,算得上鄉野出身了。

二、機緣巧合巧的風水寶地

按理說這種普通農家,對於安葬之處是沒有精力和財力進行任意挑揀的,至多是選擇幾處景色不錯的鄉間地方,備上幾口木頭棺材,好好安葬也就罷了。但是他的曾祖父的墓地卻非常與衆不同。這位老人就是個普通農夫,過世後就簡單入土了。但是就在他下葬後的第一天晚上,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大水將附近的土地淹得非常厲害。後來洪水退去,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那裏露出的土地不是常見的黃土黑土,卻是一片不多見的白砂石。恰巧此時一個風水先生路過,看到後大喫一驚。原來這個地方如果登高觀望就會發現,地勢猶如一隻活靈活現的大公雞,而老人安葬的那處地方正是在雞首位置。而這個位置對着的就是那片被衝出來的白砂地,恰似一隻大公雞在啄米喫。這在堪輿學上的說法叫“金雞啄米”,乃非常難尋覓的上上大吉之地。

本來看到老人安葬之地被洪水衝了,家人都覺得很不吉利,還在商量要不要給長輩換個安息之處。但是聽了先生如此一說,本來還在擔心水衝了墓地不吉利的曾家人轉憂爲喜,他們聽了那個先生的建議,節衣縮食省下一筆錢,把那塊田地買了下來,作爲私產,保證維持這個態勢不變。

三、家族繁榮詩書代代傳家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之前幾代人,沒人讀過書認得字的曾家,突然覺得孩子應該唸書搏個前程。而曾父也爭氣,真的考上了秀才。雖然做不了什麼大官,但也不是老百姓,家裏可以不納稅了。於是曾家慢慢地就成了十里八鄉數得着的富裕人家。再往後,就出了天賦奇佳的曾博涵,寒窗苦讀金榜題名,青雲直上直至成爲一品大員。而不僅是他,幾個族中子弟也都紛紛刻苦讀書,中了進士、舉人等,曾家儼然成了高門大戶,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

之後,曾家也並沒有像一些大家族那樣慢慢衰敗,家中子弟都很爭氣,雖然再沒出過什麼一品大員、封疆大吏,但是也算是詩書傳家,一直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在之後200多年的八代人裏面不僅沒有一個作奸犯科之輩,而且在科研、教育、醫學等很多重要領域,都有族人取得很不錯的成就。

四、家風清正遠勝風水玄學之說

風水之說流傳千年,玄而又玄,不敢說有,不能說無,但是編者認爲相對於這些相對虛無的玄學之說,真正重要的還是“人”。就像當年曾公就非常重視家族的教育問題,對子孫的管教非常嚴苛,一本《曾國藩家書》至今仍在廣爲傳世,備受世人推崇。家學如此,才能保證代代有人,家族昌榮。所以說好的家風可能遠比那些堪輿之說更加可以福澤後代,興盛家族,這也許是曾氏家族真正興盛的祕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