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当前的疫情来看,小学生应该是最晚开学的。

对于自主在家学习的孩子来说,其实这是一个养成看书习惯非常好时期。

近些年各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层出不穷,其中以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寓教于乐性为最。从2016年开始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今年已经历了5届。我们可以看到参赛者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虽然社会分工不同,但他们心中都有着自己的"诗和远方"。

诗词文化的发展是以社会大众为基础的,从唐宋时期的繁盛到现今的再度辉煌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参与。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获得知识的渠道更为多样性。人们接收到的各类信息层出不穷,有用的、无用的。不管你是否是主动获取,它们都会在你身边围绕。一些时文、短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对于成年人来讲都会生成“情绪病”,那么我们的未成年人呢?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被诗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诗经、楚辞、汉魏六朝、唐宋、明清、近现代,中华民族的诗词发展的历程,也是华夏文明绵延发展的一面镜子。

传统诗词有利于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加强修养。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行旅诗、送别诗、叙事诗、抒情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现代诗,这些各种写体的诗词已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中,其形象地展示了华夏儿女的精神风貌。我们在吟诵这些传统诗词时,就会不自觉地唤起沉淀心中的各种情怀,对中华的泱泱文化增强了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我们诵读和体悟诗词时,我们可以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们可以看到九霄之上,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苍凉寂寥的茫茫戈壁。除了这些开阔胸怀的诗句,我们也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还可以体会到市井里形形色色的人们。

所以说,诗词带给你的是精神食粮,带给你的是精神世界的追求及满足。现代的人们在生活之余更多的会以各类电子产品聊以解忧。其实当你在工作之余诵读和体会诗词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的“信仰危机”慢慢地在消却。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从开始学说话,首先学的便是“汉语”。而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汉语”文化的精炼和体现。古诗词以精炼的语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承着华夏文明几千年的璀璨文化。我们能够从诗词中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