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當前的疫情來看,小學生應該是最晚開學的。

對於自主在家學習的孩子來說,其實這是一個養成看書習慣非常好時期。

近些年各類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節目層出不窮,其中以央視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的寓教於樂性爲最。從2016年開始的中國詩詞大會,到今年已經歷了5屆。我們可以看到參賽者來自於各行各業,他們雖然社會分工不同,但他們心中都有着自己的"詩和遠方"。

詩詞文化的發展是以社會大衆爲基礎的,從唐宋時期的繁盛到現今的再度輝煌離不開社會大衆的參與。現代社會文明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獲得知識的渠道更爲多樣性。人們接收到的各類信息層出不窮,有用的、無用的。不管你是否是主動獲取,它們都會在你身邊圍繞。一些時文、短訊,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對於成年人來講都會生成“情緒病”,那麼我們的未成年人呢?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被詩詞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詩經、楚辭、漢魏六朝、唐宋、明清、近現代,中華民族的詩詞發展的歷程,也是華夏文明綿延發展的一面鏡子。

傳統詩詞有利於人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加強修養。懷古詩、詠物詩、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行旅詩、送別詩、敘事詩、抒情詩、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現代詩,這些各種寫體的詩詞已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居中,其形象地展示了華夏兒女的精神風貌。我們在吟誦這些傳統詩詞時,就會不自覺地喚起沉澱心中的各種情懷,對中華的泱泱文化增強了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我們誦讀和體悟詩詞時,我們可以看到波瀾壯闊的大海,我們可以看到九霄之上,我們還可以感受到蒼涼寂寥的茫茫戈壁。除了這些開闊胸懷的詩句,我們也能體會到生活的不易,還可以體會到市井裏形形色色的人們。

所以說,詩詞帶給你的是精神食糧,帶給你的是精神世界的追求及滿足。現代的人們在生活之餘更多的會以各類電子產品聊以解憂。其實當你在工作之餘誦讀和體會詩詞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的“信仰危機”慢慢地在消卻。

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從開始學說話,首先學的便是“漢語”。而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漢語”文化的精煉和體現。古詩詞以精煉的語句、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傳承着華夏文明幾千年的璀璨文化。我們能夠從詩詞中感受到漢語言文字的豐富和優美,感受到詩詞的魅力。

著名作家餘秋雨曾經說過:“在歐洲,作爲古代經典最醒目的標誌,是一尊尊名揚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築。中國歷史上毀滅性的戰亂太多,只有一種難以燒燬的經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詩文經典。這些詩文是蘊藏在無數中國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築,而一代接一代傳遞性的誦讀,便是這些經典延綿不絕的長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