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紀英

迪士尼樂園裏,當壯觀絢麗的焰火表演接近尾聲,一陣音樂聲響起,“This is the moment that dreams come true”。

連續五次帶着女兒觀演的傅盛,那個時刻,對馬雲的一句話有了更強烈的共鳴,“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2016年,在判斷移動互聯網紅利趨近尾聲後,AI成爲了傅盛的新夢想,“機器人會完成很多工作,而人類會追尋詩和遠方”。

三四年過去,傅盛和獵豹移動的機器人之夢,終於有所突破。

疫情讓人類習以爲常的社交接觸,都成了戰戰兢兢的高危冒險,獵豹旗下獵戶星空機器人開始部分代替人類衝到一線:第一時間交付、部署到武漢火神山醫院等,參與一線戰疫;在人流密切的商場地鐵智能測溫,助力復工復產等等;獵豹移動的硬核戰疫,也登陸央視《對話》成了機器人抗疫標杆。

剛剛發佈的獵豹移動2020年Q1財報則顯示,本季度,在遭遇疫情的壓力之下,獵豹移動營收仍達到上季度指引,尤其是AI業務,環比更是上漲12%;

同期,獵豹移動的現金儲備及長期投資49億,毛利率72%同比增長率近9% ;Non-GAAP營業虧損從上季度的2.03億元收窄至1.41億元,減少6235萬元;工具及移動遊戲業務Non-GAAP經營利潤實現扭虧,本季度增長至780萬元。

一季度打贏疫中極限戰只是起點,在疫後,夯實AI底座,快速落地服務機器人,參演新基建大戲,是獵豹的新角色。

1

疫中極限戰,“預演”新基建

最大的72歲,最小的年僅21歲,累計60餘名醫護人員倒在戰疫一線。

能否以“鋼鐵之軀”的機器人,部分替代高危的醫護工作?

大年三十前一天,武漢開始封城,北京獵戶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獵戶星空,爲獵豹移動投資成立的公司)首席戰略官王兵,接到了傅盛的指示,“科技報國、共抗疫情”,“第一,幫助醫護人員減少工作量,減輕壓力;第二減少醫護人員感染風險”。

如果按照慣常速度,新產品上市起碼要一到倆月,但疫情不等人,王兵沒敢怠慢絲毫,加班加點之下,兩天後,就完成了初代產品研發——經過改進的豹小祕,增加了“遠程問診”等能力。

待到火神山醫院2月2日完工時,獵戶星空研發的疫情防控機器人也被同步送達,可提供標本遞送、化驗單遞送、藥品遞送、防護工具配送、消毒工具配送等醫療服務。

其實,早在火神山醫院之前,看起來萌萌噠的豹小祕,就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大顯身手”,承擔了大量簡單、耗力、重複、危險的流程化工作,比如無接觸式查房、自動響應發熱問診、引領病人及初步診療、遠程問診、遞送藥物等,醫護人員壓力同步減輕,醫患接觸機會相應減少,感染風險大幅降低。

而在北京海淀醫院、石景山醫院、鄭州的岐伯山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等抗疫一線醫院,獵戶星空機器人也陸續登場,參與疫情防控。

待到疫情逐漸緩解、消退之後,獵豹移動攜手獵戶星空打造的機器人,又現身地鐵、商場、寫字樓、政府部門等人流密集區,助力復工復產復課。

3月初,剛剛開業的北京西紅門薈聚中心,一大早就迎來了熙熙人流。

五臺聲音甜美的機器人把守在門口,“請大家自覺間隔1米排隊,由機器人檢測體溫。”

這五臺機器人,正是獵戶星空紅外測溫機器人“豹小祕”。

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貼身測溫設備,紅外測溫版豹小祕的檢測距離可以達到1.5米-3米的範圍,識別速度爲毫秒級,一旦發現高熱對象或未帶口罩顧客,豹小祕將自動發出警示。

由此,避免了顧客排隊駐足的近距離接觸;提升了檢測入場效率,改善了顧客體驗;抑制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叉感染風險;五臺機器每天有序接待檢測數萬客流,也避免了工作人員頻繁“舉槍”的尷尬與勞累。

之前曾有位商場測溫人員,一天洗手幾十次,洗到脫皮,“有了機器人測溫,基本不用接觸顧客,輕鬆了很多,幫了我們大忙了!”他很是感慨。

除了商場,獵戶星空機器人在地鐵、辦公樓也能“大展拳腳”,安全護航復工復產。

目前,獵戶星空紅外測溫機器人,已經陸續部署在軟通動力、易車、金隅物業、吉安高鐵西站、吉安一中、吉安白鷺洲中等學校等。

獵豹等公司,以AI之力戰疫的行動,也得到了工信部的鼓勵,2月4日,工信部發出倡議書,號召企業儘快開發AI產品和服務,參與疫情防控。

疫情是新基建國家戰略出臺的引線,隨着疫情逐步消散,中央力推的新基建大計,承擔起了推動中國經濟結構化升級的重任。

獵豹來說,不期而至的疫情是一場極限大考,但參演新基建大戲,纔是獵豹的長期主陣地,獵豹能否擔綱主演?

2

全場景落地,全鏈路閉環

疫情防控,並非獵豹服務機器人業務的全部——在服務機器人這個領域,獵豹佈局的是全面戰場。

“人工智能將成爲所有行業的基礎”,早在2016年,傅盛就如此判斷。

產品經理出身的傅盛,想做的不是完美的科幻機器人,而是實用機器人,“技術只是起步點,最後是靠產品和商業模式。”

以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爲中心,獵豹移動服務機器人行業解決方案已經全面佈局To B、To G、To C 領域,實現了全場景落地,多行業廣覆。

針對企業級市場,獵豹“機器人僱傭計”劃已經進駐地產、法務、政務、金融、醫療、電力、鐵路等場景。

在To B市場,提供智能接待服務的機器人豹小祕,可滿足企業服務場景,一“人”身兼數職,堪稱全能人才。

化身前臺接待,承擔無接觸訪客邀約、接待等工作;擔任行政助理,承擔解答員工福利、後勤管理等工作;變身HR助手,承擔解答公司規章、社保流程等工作;兼任財務顧問,解答報銷流程等工作。

目前,豹小祕已經“入職”易車、58企服、智聯招聘、方正、軟通動力、金山軟件,中智集團等20多家企業,上崗擔任“企業管家”等。

而在如火如荼的新零售領域,獵戶星空機器人解決方案也沒有缺席。目前,獵豹移動AiM商場機器人大屏網絡,已經陸續落地近6300臺,部署於全國33個城市,823家商場,可通過機器人獨有語音招攬、營銷互動、多點位大屏展示的方式,爲零售商家提供上億廣告資源,幫助零售商家提升品牌認知與效率。

除了To B 市場,To G 等公共服務領域,獵豹移動智能機器人行業解決方案和獵戶星空機器人的身影,也遍佈多個場景。

智慧政務——豹小祕智慧政務定製版,助力建設智慧政務,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羣衆滿意度,已經相繼落地佛山政務服務大廳、廣州政務中心、瀋陽政務中心等等十幾個部門。

智慧法務——豹小祕智能法律服務定製版,輔助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法律部門,通過AI智能客服機器人,可以實現問詢、導覽、引導、普法、法律諮詢、法律業務引導、法律風險評估、出具法律文書等,深度融入專業法律服務的功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司法效率,目前已經在江蘇、上海、北京等23個省份安家,服務全國數百家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單位,“懂法律、能接待、能辦事、能找人。”豹小祕還化身解說員,入駐全國百餘高校,提供問候、宣傳播報、問路導覽、展覽解說、檢索問詢等功能,助力智慧圖書館項目落地。甚至在溫莎、麥樂迪等KTV裏,也能瞥見獵戶星空機器人,讓KTV娛樂場景實現了AI變身。在應用層面,獵戶星空機器人實現了多場景通喫,截止2019年12月,已經有8000多臺機器人,服務1000多家客戶,總服務人次超過1.5億。

對於各行各業的普適性通喫,是基於其厚積薄發的AI技術儲備和產品應用驅動力撐。

在機器人領域,獵豹並非專攻一科的偏才怪才,而是門門皆優的全能型選手。

從縱向來看,獵豹移動貫通了從AI技術底層,再到智能終端佈局以及軟件應用和服務場景的全產業鏈,這就是傅盛的機器人公式,AI+硬件+軟件+服務=機器人。

貫通全鏈條的考量在於,機器人歸根結底,是軟硬一體化的AI技術集大成者,就像一個人,必須口清耳聰目明手巧腿快腦好,纔是完美人設,在任何一個環節斷路,其終端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在機器人產業裏,AI、軟件、硬件和服務四項缺一不可,重要性各佔25%。

而正是基於底層全鏈路的技術佈局,和自身“人機協作”優勢的延續,獵豹移動和獵戶星空才能在兩天內,就研發出疫情防控機器人,快速落地於各行各業。

其中,獵戶星空是行業唯一自研全鏈條AI技術,在語音識別領域,行業市場佔有率最高;而在語義定義領域,在遠場高噪音環境下性能行業第一;全感知人臉識別領域,兩次奪取世界冠軍;同時擁有業內最低的多模態導航系統和消費級機械臂;實現了語音AI芯片的量產等等。

不但技術內功深厚,而且進化迭代迅疾——獵戶星空機器人可以實現像一部智能手機一樣,每兩週就會有一次OTA的雲端升級;再以開放生態謀局——全國有數十家合作伙伴一起在獵戶星空Robot OS上開發機器人場景應用App。

有了廣泛應用的落地案例,以及厚積薄發的深厚技術積累,全場景佈局、全鏈路貫通的獵豹移動,在AI服務機器人領域形成了高舉高打的高維優勢。

3

全能選手,參演新基建大戲

在智能服務機器人藍海上處於領航位置的獵戶星空機器人艦隊,有望擔綱新基建的主演之一。

所謂的新基建,即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指以5G、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爲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

今年3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新基建”被明確定義——“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新基建滾滾大潮之下,製造、零售、消費等諸多環節逐步實現全鏈路的數智化升級。

勞動密集性的中國製造業,逐漸升級爲大數據、AI主導的智造業,自動化、智能化的水平將大幅提高,需要匹配數智化的AI大腦;機器人有望逐步成爲流水線的主角,以降低越發高昂的人力成本,把工人從機械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解決生產大爆發與勞動力越發短缺的長期矛盾;在零售環節,線下商業場景逐漸走向智慧零售,需要匹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數據智能化終端,以提升消費體驗,實現精準營銷,激活消費新增量;在消費環節,機器人成爲智能管家,智能家居開始大爆發——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2021年將達到4369億元。不難發現,新基建加速了機器人產業的引爆——機器人是連接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標準化載體,也是老基建向新基建轉型進化的橋樑。

獵豹移動通過獵戶星空行業唯一的全鏈條AI技術、智能服務機器人家族、機器人OS開放系統、機器人場景解決方案,以及廣覆各行各業的全場景佈局,正是把握這一機會的最佳姿態,推動新基建時代的實體經濟智能化升級。

而據國金證券預估,2020年,狹義新基建投資規模有望超過萬億。

在中央政策明確之後,已有13個省市區陸續呼應新基建國家大計,出臺了 2020 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8個省份公佈的計劃總投資額,高達33.83萬億元,而以機器人等爲代表的人工智能,則是重點領域之一。

承接行業大勢和頂層設計的利好,絕非獵豹誤打誤撞的幸運,而是傅盛綢繆已久的“陽謀”,縱觀獵豹的9年發展史,幾乎每一步的跳躍發展,都是提前佈局風口。

2012年前後,獵豹抓住移動風口和出海紅利,先以工具爲切口探身,再縱深挺進互聯網娛樂,收穫了5億月活用戶;到了2016年,移動紅利逐漸衰減時,獵豹又開始All in駛入AI藍海。

Q1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獵豹移動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23.44億元(3.31億美元)以及長期投資25.56億元(3.61億美元)。強勁的現金儲備,爲獵豹移動繼續在AI業務和智能服務機器人落地佈局,奠定面向未來的經濟基礎。

過去獵豹的工具和娛樂產品,針對的還是市場盤子有限的垂直市場,而AI未來將成爲各行各業的底層基礎設施,機器人將現身於製造、零售、消費諸多環節,佈局AI,聚焦服務機器人產業,相當於獵豹從界限明顯的河道,駛入了廣闊無垠的遼闊藍海,前景無限,增長無限,再也不受制於行業天花板。

在人工智能這一澎湃洶湧的超級趨勢大風口中,在機器人產業快速爆發的窗口期,在新基建這一萬億超級大紅利中,提前佈局的獵豹,已經乘風起勢,抓住紅利,也正在實現傅盛的機器人之夢。

相關文章